科學有效地運用游戲活動對小學英語教學大有裨益,它有助于學生學習、掌握、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使語言學習富有實用性;也有助于使課堂富有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自主性與參與性。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把游戲活動科學地引入課堂,并充分發揮其作用。這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在教學中科學運用游戲活動時應注意的幾個的問題。
一、 活動的設計要有趣味性和競爭性
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活動,正是為了借助游戲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和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應注意趣味性和競爭性。例如,“鸚鵡學舌”傳話游戲,就要看哪個小組將信息傳遞得又快又準;又如,“Simon says”游戲,“Bingo”“Hanging man”“想一想”“猜一猜”等游戲都能使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形成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樹立自信心。
二、 活動的規則要明確并具有可控性
為了能使英語游戲活動收到實效,游戲規則必須要明確。在開展游戲活動前,教師應把規則和要求向學生介紹清楚,切不可邊組織學生做游戲邊不斷補充說明游戲規則。游戲的規則還必須具有可控制性。在說明游戲規則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紀律方面的要求來保證游戲活動活潑有序,也有利于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的培養。在游戲中適當運用獎懲,如把比賽成績與紀律成績掛鉤,表揚多數,讓個別“受批評者”孤立而自律收斂。當游戲結束時,教師應及時穩定學生情緒,師生共同歸納小結,表揚優勝者,鼓勵后進生。
三、 活動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和科學性
運用游戲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愉悅身心,還能使其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和形成一定的語言技能,最終形成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和內容,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游戲活動,使游戲為語言知識的學習、掌握和運用服務。例如,在學習新句型“Is this a …? Yes, it is./ No, it isn’t.Are these…?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或者“What colour is it? It’s …”等知識后,教師可設計“問一問”“快速反應”或“Guessing”等游戲,這類游戲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當然,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還要注意語言情景的科學性。
四、活動的開展要注意適時性和漸進性
小學生情緒活潑好動,模仿性強,但自控能力較弱。因此,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及語言技能訓練的需要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例如課前開展游戲活動,像“TPR”“Simon says”游戲就可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轉移到課堂上來,快速進入語言環境和學習狀態;課中圍繞本課教學目標開展游戲活動;而課末的游戲活動,如“Touch and say”“Listen and write”等競賽游戲,都能使學生保持飽滿的情緒,使教學活動達到另一個高潮,形成良性循環。
在課堂上開展游戲活動時還要注意游戲應從聽入手,逐步擴展到說、讀和寫,這樣既能擴大學生語言的輸入量,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和腦等多種器官,體現由易到難的漸進原則,學生既能得到扎實和有序的訓練,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提高。
五、 活動后的評價要有多元性和創新性
在游戲活動結束時,教師應及時對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做出評價。評價不應只關注結果,或只關注那些獲勝的學生,而應具有多元性和創新性。比如除了評價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對某些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可以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態度、合作精神、記憶力、觀察力或想象力等;或者可以評價學生較出眾的某方面的技能,如聽說的技能或讀寫技能。因此,評價的標準不能是唯一的,而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學習水平做出具有發展性的評價。另外,對于某些游戲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教師也應予以鼓勵和肯定,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使評價具有創新性。
此外,教學中的游戲活動還要注重突出合作性和參與性,促使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學習和互相幫助,培養合作精神。
(作者單位: 廣東省汕頭市朝陽區城南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 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