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實施以來,我校積極主動地把學習時間讓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少講、精講,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
一、 認識精講,提倡自學
所謂精講,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立足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教材特點,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運用巧妙的教學語言、靈活的教學方法,在盡量少的時間內給學生以點撥,使之產生突破。精講就是要求少講,并不是不講。所謂少講或不講,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本來就會的知識,教師不講;學生通過自學教材完全有能力獲取并掌握的知識,教師少講;與本課學習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知識,教師不講。這樣,教師就能夠騰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緊緊圍繞學習目標,依照學習提綱進行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先讓學生依照自學指導,獨立閱讀教科書,理解教學內容,嘗試完成教學任務。然后由教師通過自學檢測來評價學生的自學效果。對于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說、談、演、寫、畫等形式的互動評價,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 運用精講,優化課堂
新課改下的開放課堂,不是要求老師不講,而是提倡教師精講、少講,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只要把知識點、關鍵問題、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教給學生,學生就會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把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結合得完美、高效。
教師精講時需注意:抓住重點,切入要害,分析知識表象,挖掘知識實質;貼近學生的學習實踐,讓問題由學生來提出,答案由學生來解決;講解語言形象直觀、通俗淺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排疑解難,掌握學法。
如《倔強的小紅軍》一課,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過草地時,一位小紅軍忍受饑餓,又不肯接受別人的照顧而犧牲的故事。文章贊揚了小紅軍戰士把困難留給自己、一心為別人著想的好品質。由于它距離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學生很難體會到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就要創設情境,簡要介紹時代背景,引導學生轉換角色,走入課文。然后依綱自學,研讀課文,通過“觀察插圖,想象當時環境;練習對話,體驗角色;扮演角色,感悟品質”等自主學習活動,讓小紅軍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讓小紅軍的品質震撼學生的心靈。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把握好教師少講、精講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適當時機,優化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 提升精講,培養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會預習、學會自主質疑和合作解疑,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出示自學提綱,學生依據提綱自主預習。學生通過預習,學習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為下一步自主研讀課文、自主質疑及解疑奠定基礎。此時,教師再精心設計一些練習題,如比一比,再組詞;看拼音,寫詞語;依據課文內容填空;照樣子寫句子;讀一讀等練習題,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從而發現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教師調控課堂,提煉精講內容,使教師的點撥與引導更明確,更有針對性。
一般來說,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預習分為3個環節:一是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學習生字詞;二是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自主質疑;三是深入研讀探究,抓住重點句段反復朗讀,解決疑難,體會、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使用工具書;善于邊讀、邊想、邊在書上標注自己的感受與體會;善于自己提出問題,學會梳理問題;善于請教與交流;善于記學習筆記;善于歸納和總結,等等。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效率。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興趣,真正使學生的創新思維火花時時綻放。
(作者單位: 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城關鎮東街學校)
(責任編輯: 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