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7號文件頒布至今已兩年有余,從2008年5月在張家港市召開的“迎奧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推進會”,到2009年5月在重慶舉行的“陽光體育現場展示活動”,彰顯了國家對青少年體育及健康的實實在在的重視,導向引領作用突出,既帶動了各級各類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和展示,更使“陽光體育運動”家喻戶曉,喚起了全社會對青少年學生健康的廣泛關注,為贏得社會力量更加廣泛地支持和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一線的體育教師,平時踐行著“陽光體育運動”,又有幸多次就各級展示活動進行觀摩交流,欣喜的地方無需多講,但也有一些困惑和問題一直在思考。
一、項目的選編使用與開發創新應與相關目標匹配
關于教學資源,我們很多學校都動了一番腦筋,開發、創新了如千足走、棒壘球、三門球等很多好項目。但需要注意的是,游戲項目是好的,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不分學段濫用,游戲的選編有沒有和學生的年齡階段相適應,有沒有和該年齡階段最敏感的素質發展緊密匹配,有沒有緊緊圍繞課程標準中相關目標去選用與開發項目,教科書上很多項目為什么不用呢?實踐證明,這些項目對學生身體的鍛煉有著不可比擬和替代的作用,而不是光顧了場面的熱鬧好看,小學各年級、初中、高中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以及相關年齡階段的敏感素質的發展應該是不一樣的,但要把項目與之對應好,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項目的選擇應盡可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延伸
從各級展示活動看,課堂教學的延伸不夠,這不利于學生特長和習慣的培養。眾所周知,其它學科知識的掌握都要經過課后大量練習才能完成,而我們每周只有區區的幾節體育課,從這個程度上講,中學的“陽光體育運動”更應該是課堂所學體育技能的延伸。一些場面好看熱鬧,但年齡性別特征較明顯,技術含量低,在小學低年級運用比較好的游戲,在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可作為調節,不應成為主流,而應多看到教材的延伸,為“2+1”服務。我們也看到一些學校棄現成的籃、排球場,體操器械不用,一窩蜂的都是“壯觀”的游戲,有些游戲學生等待時間太長,練習量有限,更何況大部分游戲并不能成為今后健身的一技之長,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在照顧學生興趣的同時,我們怎么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延伸到“陽光運動”中去?項目的選擇安排是否對激發運動興趣抑或對培養健身特長有利?怎樣使學生的興趣、特長的培養和健身效益達到最優化?有些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府的重視都在一一得到解決,但仍有諸多問題更需要廣大一線體育教師的職業敏感和創新性地開展工作。
三、應該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和非體育教師資源,提高和豐富學校陽光體育運動
校外力量中蘊藏著豐富的陽光體育運動的人力資源和項目開發資源,如一些民間的專業協會,學校非體育教師中也有相當的體育積極分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部分資源。各級體育局也應該提高支持的力度。然而現在很少看到利用校外資源和非體育教師資源以及體育局等專業部門提供支持過程的啟示和借鑒作用的材料,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能做得更好。體育局等部門提供的專業支持、校外資源的引進轉化與校內培訓組合成強大的合力,這種方式對提升陽光體育質量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
四、展示評比與常態實踐下的矛盾
惰性怎么克服?由于學習的壓力,學生漠視健康意識和鍛煉習慣,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但對孩子的身體情況熟視無睹,再說他們也愿意“舒服”地生活著,這樣的現狀不可能為“陽光體育運動”營造必要的氛圍。我想,這也許是這些年來體育活動搞得轟轟烈烈,而許多健康指標卻未見好轉的根本原因!很多數據可能對個人、學校乃至地區來說,都顯得無關緊要,但把國家統計指標縱向對比,或者與國外橫向對比,就顯現出嚴重性來,對整個民族健康素質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盡到責任了嗎?各項要求落實了嗎?我想。在制度層面深入強化時間的保證落實這方面我們體育教師可能是人微言輕,但在克服學生的惰性方面特別是高中女生的惰性方面我們可動動腦筋。除了在認識上積極引導好她們外,我們應多開發引進一些供她們選擇的項目,或者可以適當地改進重組一些競技技能項目。另外,我想我們應該在制度上完善,適當地強制性也是可行的。
時間怎么保證?從展示評比中看,各校計劃周到,活動開展有聲有色。然而常態下的陽光體育運動在風聲過后,大部分依然恢復原有的局面,時間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大量縮水。“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落實情況無人深究,到底是哪個層面出了問題,也沒有明確答案,這就無法對癥下藥。有關部門雖然也大力支持“陽光體育運動”,但迫于升學的壓力、社會的影響,他們不能置各種壓力于不顧。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也許只能應付性地開展一些活動。特別是為了中考、高考的卓越成績,有些學校可能連學生體育鍛煉時間都無法保證,就很難談“陽光體育”的落實。這些問題不得不令我們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