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練習法是我們體育教師非常熟悉的,而且在教學與訓練中經常采用的一種練習方法。由于它具有練習項目多,練習過程活潑有趣,參與練習的人數多,能同時發展學生的多項素質等特點而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歡。筆者在日常的教學與訓練過程中,對循環練習法的運用進行了多種嘗試與編排,創編出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循環練習法。具體形式如下:
一、單人徒手的循環練習
這種練習形式的特點是:形式簡單,不受場地限制,既適合單人徒手原地進行練習,又適合多人同時進行練習。每個人獨立練習全部的循環內容。對于發展個人的綜合素質作用明顯。示例:
1,俯臥撐20次-抱膝跳15次-立臥撐20次-仰臥起做50次
2,原地高抬腿-縱跳摸高-元寶坐-立臥撐
在進行該循環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各個站點的練習地點進行規定,例如可以畫四個圓圈,把每項練習的內容標在圓圈內。每個圓圈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讓學生既能動起來,又不會亂。在練習的項目選擇上,要根據練習目的的不同,合理地進行選擇與編排。如果是冬訓期,選擇的項目和練習的量可以適當地增加,如果是夏訓期,則要選擇與專項相近的項目,量要適當地減少。要盡量避免項目的重復,保證上下肢能交替練習。下面是幾種常見的組合:
1)原地快速高抬腿-原地弓箭步跳-仰臥擺腿-抱頭深蹲跳
2)原地小步跑-俯臥撐-原地抱膝跳-元寶坐
3)立臥撐-原地分腿跳-引體向上-原地轉髖跳
二、雙人徒手的循環練習
這種練習形式的特點是:兩人一組,相互配合,形式活潑,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和難度。練習時,一人主練習,一人輔練習,練習一個循環后,交換角色。示例:
1,跳過同伴-背人走-跳鉆馬-推小車
2,俯臥撐角力-追人游戲-仰臥推人-互挽臂前后蹲跳
這種雙人徒手的循環練習,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練習形式,但是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原因在于它需要兩人的協調配合,所以在人員的搭配上,教師要根據項目的不同,合理搭配兩名練習隊員。例如上面練習1的循環練習,兩名隊員一定要身高和體重基本相同,避免出現身高和體重相差懸殊,讓練習無法順利進行的現象。下面是幾種常用的練習組合:
1)雙人跳繩-蹺蹺板-推小車-弓箭步振胸
2)后退跑追拍-俯臥抬頭后振體-跳山羊-互拉角力
3)背人走-橡皮帶拉人跑(一人跑一人走)-跳竹竿(一人掃一人跳)-跳鉆馬
三、帶輕器械的循環練習
這種練習形式的特點是:加入啞鈴、實心球、跳繩、小墊子等一些輕器械,增加了練習的負荷,提高了練習的密度。示例:
1,推舉啞鈴-原地高抬腿-拋接實心球-套圈-跳繩
2,側跳皮筋-投擲沙袋-跳欄架-俯臥撐推手
由于該循環練習,有一定數量的輕器械的加入,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安全問題、組織問題和練習的編排問題等等。所以教師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組織得當,編排得當,督促到位,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例如在練習形式1中,啞鈴和實心球的放置要有一定的間隔,練習形式2中,欄架可以換成橡皮筋。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循環練習:
1)跳繩-拖重物跑-原地高抬腿-立臥撐
2)啞鈴做前后擺臂-負重半蹲跳-拉橡皮帶轉體-縱跳摸高
3)跳欄架-投擲沙袋-仰臥起坐-扶墻后蹬跑
四、綜合器械的循環練習
這種練習形式的特點是:練習過程中,需要使用單杠、雙杠、肋木、跳箱等大型器械。練習難度加大,教師在安排練習內容和組織上要考慮周全,學生練習時要注意保護與幫助。示例:
1,引體向上-蛙跳-翻越肋木-雙杠臂屈伸-負重上下板競
2,舉起重物-爬桿-懸垂舉腿-弓箭步前后跳
在選擇使用這種循環練習的過程中,由于使用的器材過大、過重,在場地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議一套循環練習只使用一種大型器械,而且要安排有專人進行保護與幫助,在練習時間的安排上,要考慮在練習課的前半部分進行,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練習的人員不宜過多。下面是常見的幾種循環練習:
1)單足輪換跳-仰臥舉腿-攀爬橫梯-縱跳摸高
2)快速推舉輕杠鈴-原地快速高抬腿-雙杠直臂前進-原地分腿跳
3)蛙跳-引體向上-曲線運球-后拋實心球-懸垂舉腿
五、定時不定量的循環練習
這種練習形式的特點是:每項內容做一定時間后,間歇一定時間再進行下一個內容的練習,對于發展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效果較好。示例:
1,扶墻后蹬跑30s-跳繩30s-立臥撐20s-原地高抬腿20s
2,拋接實心20s-負重提踵15s-仰臥舉腿30s-抱膝跳20s
這種定時不定量的循環練習形式,是目前基層許多教師非常喜歡一種練習形式。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所以操作起來有一定的不便,主要是時間不好把握,如果讓學生分散逐項進行練習,效果不會很好。建議教師統一指揮,學生集體一個一個項目進行練習,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能增加練習的強度,提高練習的效果。常見的幾種循環練習如下:
1)俯臥撐20s-負重深蹲跳15s-原地快速擺臂20s-原地后踢腿10s
2)跳繩30s-仰臥起坐20s-原地高抬腿20s-負重上下臺階15s
3)原地弓箭步跳20s-負重轉體20s-元寶坐15s-抱頭蹲20s
六、定量不定時的循環練習
這種形式的特點是:完成每站內容所規定的次數或距離后,站與站之間可進行積極性的休息,時間根據個人情況自定。但在每站練習過程中不能拖延時間。主要用于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和爆發力。示例:
1,快推輕杠鈐10次-原地縱跳摸高15次-立臥撐10次-快速跑30m
2,連續跳低欄5個-俯臥撐20次-懸垂舉腿10次-原地快速擺臂30次
這種循環練習,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除了各項的練習次數是教師統一要求之外,教師還要強調,所謂不定時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每一項練習的時間不固定,二是項與項之間的休息時間不固定,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本項練習的作用是什么,所以要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去完成各項的練習內容,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常見的幾種循環練習如下:
1)引體向上5次-單足輪換跳15m-仰臥起坐20個-慢跑400m
2)后蹬跑30m-縱跳摸高20次-立臥撐15次-雙杠臂屈伸10次
3)雙手拋接實心球20次-蛙跳30米-俯臥撐30次-跳繩跑100m
七、野外自然地形的循環練習
這種練習形式的特點是:該種練習與場地練習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利用野外的自然地形,合理地安排和設計練習內容。周圍視野較開闊,環境較好,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很高,比較適合農村中小學的課余練習。示例:
1,上坡跑-俯臥撐-下坡跑-跳田埂
2,樹林蛇形跑-縱跳摸樹葉-扶樹后蹬跑-立臥撐
利用野外的自然地形進行循環練習,具體實施起來,非常有趣,學生非常喜歡。它需要教師根據學校的地理位置, 周圍環境合理地運用和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這種練習在農村學校組織起來比較方便,教師要充分挖掘周圍環境的利用價值,改善本校的訓練條件。
八、結合專項練習的循環練習
這種形式的最大特點是以專項練習為主,結合其他內容的循環練習,既發展了專項素質又發展了一般素質,同時提高了練習的強度和密度。例如以鉛球專項練習為主的循環練習如下:
1)一人用3~5個鉛球進行投擲練習。
2)一人在投擲區為其撿球。
3)其余的學生獨立進行以下循環練習,結束循環練習的同學進行鉛球專項練習;
俯臥撐30次-80米跨跳2次-仰臥起做30次-50m加速跑2次
這種形式的循環練習,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原因是人員分散,練習的項目多,給教師的指導帶來一定的困難,它主要在訓練人員較多或訓練器材較少的情況下采用。在體育高考訓練的過程中,專項之間也可以相互結合,進行循環練習,例如800m跑和投擲鉛球相結合,100m和立定三級跳相結合。這樣,項目集中了,練習的強度和量也上去了,通過項目之間的相互轉換,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從而推遲疲勞的到來。
循環練習法還有多種組織形式,有待我們廣大體育教師在實踐中去探索和總結。但是,不管哪種形式在實際操作時我們都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練習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合理安排練習內容,練習量與強度。
2)練習的內容應是學生非常熟悉和掌握的,有助于加快練習節奏,節約練習時間。
3)循環練習一般放在課的后半部分進行,有助于推遲疲勞的產生。
4)進行練習之前,準備工作要充分,強調練習紀律,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