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網上銀行格式合同對客戶權益的損害
在網上銀行交易中,銀行機構憑借其技術和專業上的優勢,通常主導著雙方交易合同的擬定。客戶在享受網上銀行服務之前,一般都要與銀行簽訂服務合同,而這種合同的內容往往是由銀行起草和確定的,客戶想要使用網上銀行服務就只能被動接受,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這種格式合同往往成為銀行不合理地將網上銀行的風險轉嫁給客戶一方的重要渠道。而這些合同條款中以不可抗力條款最為明顯。如某銀行的《電子服務協議》第三條第一款規定:“乙方(銀行)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屬于乙方過失的情況,沒有正確執行甲方(客戶)提交的電子銀行業務指令,不承擔任何責任”。
從法律角度看,這樣的條款都是加重客戶責任、減輕銀行責任的格式合同條款。對客戶而言,要么接受,要么拒絕,不能平等地協商修改合同的具體內容。而且客戶拒絕協議的結果是不能享受服務,客戶明顯處于被動地位,有失公平。根據《合同法》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由此可見,在發生不可抗力時,不能履約的一方并不一定能全部免除履約責任,而需要根據不可抗力的實際影響,在受影響的實際范圍內方可免除責任。而我國各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服務協議中的不可抗力條款中,卻規定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用所謂的不可抗力來概括一切問題,這無疑損害了客戶的合法權益。
二、解決網上銀行格式合同問題、適當保護客戶權益的建議
(一)完善關于格式合同的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對格式合同規制的相關法律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但上述法律只是對格式合同進行了一般原則性規定,而網絡具有虛擬性、無國界性和高技術性等特征,使客戶在網上交易比網下交易面臨更多、更復雜的不利于自身權益保護的問題。如果將上述法律適用于網上銀行業務,則未免過于原則和簡單。筆者認為,應該根據網上銀行的特點,制定更為詳細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條款。如美國《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第112條(e)款規定了格式條款審查機會規則,“應在顯著位置(即在對計算機信息進行描述或取得該信息的指令附近區域)以顯著的方式向消費者展示格式條款,為消費者提供對合同條款進行審查的機會,如消費者要求時,應為其提供格式條款的復制件”,“如果沒有履行為消費者提供審查機會的義務時,即使消費者已經訂立了合同,如其在獲得審查機會后對該許可合同不同意時,則可行使返還請求權,并可要求賠償相應的損失”。這樣,對于免責條款、與客戶利益密切相關的其他條款,網上銀行應當以顯著的方式明確表示,承擔《合同法》第41條規定的“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的風險,并承擔部分條款無效的法律后果。
針對格式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條款,筆者認為,還應該出臺相應的規章對網上銀行的不可抗力范圍進行界定。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等的規定,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客戶不能請求或主張損害賠償。但是,網上銀行交易不同于傳統的民商交易,影響電子交易而屬于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事件可能有新的表現,因此在網上銀行領域對不可抗力進行界定就顯得十分必要。傳統立法所指的戰爭、自然災害、政治動亂等事件,仍然應該納入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之中。至于黑客或病毒侵襲網絡系統、供電系統停電、通訊系統故障等事故是否可納入不可抗力事件,筆者認為,黑客、病毒入侵等不應作為不可抗力入選。理由有三:首先,在網絡世界中,某些技術故障包括電腦病毒的發作是有周期、有規律可循的,人們已經開發出相應的應急措施或替代措施,因此不具有不可抗力的不可預見、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等特點。并且在這種情況下,網上銀行理應承擔建設、維護、保障系統安全的義務,而不能依據不可抗力免除責任。其次,銀行在自行或依靠他人研制開發出網絡銀行業務的運行軟件時,應該對系統的運行安全性、穩定性進行論證,即便發生了當時不能發現、現有技術亦不可克服的故障,也屬于應在銀行和軟件開發商之間分配的技術風險,而不能通過主張不可抗力轉嫁給客戶。最后,如果系統運行失靈、甚至癱瘓是針對銀行網絡的惡意攻擊行為所造成,使用的手段也非現有技術可以預防和克服,此種行為也因為不具備客觀性而不能構成不可抗力。基于此,有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規章,將黑客入侵和病毒襲擊等排除在不可抗力之外,從而規范銀行在這方面的條款,減輕客戶所要承擔的風險。
(二)建立和強化對格式合同的審查制度
在相關法規出臺前,為了保障廣大客戶的權益,應當建立對銀行格式合同的審查制度。主要包括:
1.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加強審查力度。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暫行條例》第15條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以及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依據公平、利益和風險平衡等合同的基本原則,對網上銀行格式合同予以審查,對符合要求的格式合同準許在社會上使用,對不符合要求的格式合同退回重新起草或修改。
2. 建立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的審查制度。根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18條的規定,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有權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范圍內的業務品種行使審查批準或者備案的權利。為了避免網上銀行格式合同可能遭遇法律風險,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應當考慮建立網上銀行格式合同的登記備案制度。同時,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有權依法對各家銀行自行擬制的網上銀行格式合同文本進行監督檢查,防止銀行利用格式合同對客戶造成的侵害。
(責任編輯 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