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本期要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盤魚脯全全頭」這句臺灣諺語的管理智慧。
貴公司的領導階層是典型的山頭主義,多頭馬車嗎?
有一天跟一位臺商企業主管聊天,談到他公司的主管領導風格與管理特色。他說:「我們公司大小事物全部掌握在三位老板手中,每一位老板都有管你的權力,當部屬的不論是直屬或是間接部門,都要向他們報告,而且缺一不可,不知道要怎么處理才好!」我很驚訝他有三位老板,難道老板與老板之間不會起沖突嗎?「當然會起沖突,尤其是開會的時候,三個人都有主見,而且都認為自己的意見才對,不知道要聽誰的才好。」這位主管滿臉無奈的說。
這是典型的家族或中小型股東企業案例,在臺灣與大陸的臺商企業里可真不少。正應了這句臺灣諺語:「一盤魚脯全全頭#61546;」,大家都是頭頭,人人都耍個人英雄主義,認為自己是龍是鳳,誰也不服誰,這就是臺灣人的民族性格,典型的山頭主義。
「一盤魚脯全全頭」這句話的來源是古早以前的臺灣鄉下貧窮人家,無錢買整只魚,只好買一些殘缺不全的的小魚干來配飯吃,買來的小魚干往往只剩下頭,少了身子,筷子夾起的都是頭,所以「一盤魚脯全全頭」這句膾炙人口的歇后語就在口頭上流行起來,在人間流傳下來。這句諺語可比喻為多頭馬車。
在正規的企業組織架構#61547;中,每個部門都有一位主管,當然主管上面還有一位更高級的主管,而主管的使命就是做好領導統御的工作,把部下安置在適當的位置上面,大家各自扮演適當角色,各盡其能,認真執行崗位說明書上所規定的職責,完成了企業交付的任務(Mission)。
這個任務就是高階要有戰略性策略思維Strategic Planning)、中階要有根據高階策略規劃思維的戰術性行動計劃(Action Plan)、基層要有跟據中階的行動計劃完成任務目標的執行能力(Do、Action)。這個行動計劃可以完成日、周、月目標(定量數字),也可以是項目(定量數字或定性目的)。這樣看起來整個組織井然有序,不論由上至下(T0p-down)的指示或由下至上(Bottom-up)的報告,都有一定的程序,所謂「冤頭債主」各司其職。這是理想的組織架構。
而事實上是,每一位部屬員工可能有直接部門主管,也可能有間接部門主管,也有更高一層主管,在這種錯綜復雜的組織架構當中,如果不理出一個有條不紊的指揮與報告體系,對一個只管事不管人的基層員工,可能會面臨來自不同主管的指示(甚或重復指示)與壓力,也可能會面臨必須向不同主管報告的窘境,如果企業的組織不甚健全,指揮與報告系統不明確的話,「一盤魚脯全全頭」的現象就跑出來了。
更有甚者,更上一層主管的越級指揮行為,可能造成了部屬越級報告的動力,使中間主管的地位與尊嚴受到了侵害,對部屬而言,假如上頭每一階層的主管都可以直接指揮工作給他們的話,就會造成「百萬將軍一個兵」的奇特管理文化,不但部屬疲于應付,也影響工作效率,這也是「一盤魚脯全全頭」的現象。

組織設計的原則
因此企業要避免上上級以上的主管們越級直接指揮下下級員工或間接指揮其它部門員工,首先要確立健全的組織架構與層級,一個完善的組織架構,在組織設計#61548;時要注意下列幾個原則:
一、企業要明確部門主管的組織關系(上下、左右、項目)。確立指揮系統與報告系統。
二、企業要完善建立每個崗位的工作說明書(JD;Job Description)。這是人力資源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三、企業的組織架構盡量朝扁平式組織的設計理念來規劃與設置。
四、建立符合企業需要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指揮與報告的標準化程序(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與管控環節。
要消除企業組織中的部分主管「坐擁山頭」或「據地為王」的不正常心態,就要從組織架構進行改造、改善工程,以上述的四個原則來規劃一個符合現代管理需要的組織模式,然而也需要全員配合,尤其是有不正確觀念的主管們更要在合理化管理的旗幟下,放下身段,以退為進。如此,「一盤魚脯全全頭」的不合理現象就減少了。
內文注解:
#61546;「魚脯」:是指小魚干;「全全頭」:是指都是頭、全都是頭的意思。
#61547;組織架構:組織架構是指公司工作任務分派、編組、協調等的正式任務架構。
#61548;組織設計:組織設計是指當公司發展或需要改變組織架構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