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其實王傳福與郭臺銘是同一類型的人:白手起家,都敢作敢為,顛覆傳統,并相信自己有成為業界霸主的能力。但一山不容二虎,兩虎狹路相逢時,便是殺氣騰騰。不同的是,業界「后輩」王傳福身上更多的是年輕人敢為天下先的心氣與精神,而「前輩」郭臺銘顯然已經過了這個階段,顯得沉穩而內斂,運籌帷幄,端坐釣魚臺。
「比亞迪」王傳福:
張揚的后起之秀
王傳福本人并不傳奇,傳奇的是他的思想與行動。
從研究院碩士到手機電池行業,由「文」到「武」;從鎳電池到鋰電池,由汲汲小輩到全球第二大電池廠商;從比亞迪電池到比亞迪汽車,由「小」一躍到「大」,王傳福帶領下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從不畏懼核心技術,攻克著一個個技術難關,顛覆著制造業代工的傳統模式。有著這樣一個敢先敢做的領導者,比亞迪事業自然日日攀高。
王傳福推崇人工與技術,于是比亞迪自己動手設計可使用人工完成生產制造的設備;王傳福注重「垂直整合能力」,于是比亞迪能為客戶提供從方案設計到生產的一站式服務,不僅為世界大廠代工,還要賣零部件與技術;王傳福相信電池技術上的突破可以實現汽車的電動化,于是比亞迪進軍汽車產業,創新技術,經過5年時間的精心準備,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在2008年12月15日正式上市,比國外汽車巨頭提前2~3年實現可插入式雙模電動汽車的商業化,大陸第一次在汽車技術領域里扮演領跑角色,并高調宣布要在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制造廠商。
比亞迪在王傳福的帶領下,不僅有著令業界震驚的宏偉目標,卻更有著令競爭對手畏懼的技術水平。
鴻海郭臺銘:
低調霸氣的「阿里山神木」
郭臺銘喜歡用阿里山的神木來為鴻海的發展做比喻。
「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里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這個比喻適用鴻海,或者也適用在自己身上。
郭臺銘為人低調,但行事卻霸氣,在企業里他是「以身作則,獨裁為公」的領導者,擯棄民主,但被認為知人善用。他只鐘情于代工,「品牌廠商兼做制造,勢必是輸家,不如把工廠交給鴻海,因為鴻海不做品牌?!苟夜_銘近乎軍事化的管理風格,更令工廠的生產效率非常之高,訂單接踵而至。所以盡管他為人低調,鴻海卻在日益壯大,代工規模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穩坐業界龍頭位置。所有人都知道這位臺灣首富很「摳門」,但鴻海旗下公司大手筆布局,代工事業四處開花結果。
郭臺銘一直以來的目標是「把公司發展成臺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業」,而如今,他基本上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