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漸變為世界深度「經濟危機」,國際國內各大研究機構也紛紛給出2009年大陸經濟增長GDP預測。孰是神機妙算,孰是虛妄斷言?在2009年歲末之際自見分曉。
話說GDP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又翻譯為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
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


GDP增速攸關就業
對于中國人來說,2008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在各種天災人禍之后,承載了過多的喜怒哀樂。2008年歲末我們不妨把眼睛盯在大陸GDP的增長上,這是因為,在這一輪巨大的經濟危機面前,世界經濟唯有大陸受到的影響面較弱,2008年和2009年的GDP增速西方恐難以企及。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陸明確提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宣告六年來大陸首次要為2009年「保八」(GDP增長8%)而戰。其實在數字的背后,GDP增長事關大陸的就業形勢,大陸每年有1000萬新增就業人口的壓力,這意味著大陸GDP的增長必須要保持在8%以上,否則就會引發嚴重民生問題。由此可見,GDP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倒像是一場攸關就業和大局穩定的「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