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苦盼金流輸血過冬的臺商來說,存貨、應收帳款和供應鏈,都可以成為融資的新途徑。然而,在具體操作時,存貨貸款要注意交付安全性,應收帳款貸款要當心款項收回風險,供應鏈貸款則是將兩者相結合,重在合作對象的資質。
對于以「現金為王」過冬的中小企業來說,能融資成功并保持良好的現金流是企業生存的重要根基。特別對臺商而言,兩岸金融未完全開放,除了呼吁當局采取適當措施共同緩解融資難問題外,或許更應該從自身條件出發,尋求可行的融資途徑。
目前,大陸的銀行陸續對企業推出供應鏈貸款等融資方式,企業的存貨與應收帳款將不只是財務報表上的一紙數據,而是大有可能為企業的融資出一份「力」。在當前金融危機大環境下,盡管訂單減少,市場縮水,但這樣的貸款方式或許仍是上佳選擇。
貨物抵押貸款是普遍方式
在臺商圈中,以大陸為根據地發家的「無根」臺商占據著絕大多數的比例。相較而言,母公司在臺灣的大陸「有根」臺商,因為擁有強大的資金背景,勿須過多的擔心資金問題,在融資上比「無根」臺商顯得要輕松一些。「無根」臺商并沒有這樣的「靠山」,因此要想取得融資,往往只能尋求外援,銀行貸款則是首選。
銀行貸款多種多樣。其中,將貨物抵押給銀行以獲取貸款,亦是企業的一種融資方式。據悉,中小企業的存貨與應收帳款在其資產比例中占據著高達5至6成左右的份額。此外,當前大陸的企業存貨、應收帳款總額已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
一般而言,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固定資產等傳統抵押物品,合格的第三方擔保又難以尋求,臺商更是如此。銀行貸款業務中將自有或第三方合法擁有的動產為質押的「動產貨權質押授信業務」即貨物抵押業務,動產范圍擴大為包括企業儲存在自有倉庫或第三方倉庫、或在運輸途中的存貨,甚至預付款后的提貨權等,將流動資產納入抵押范圍。
不僅如此,大陸新會計準則在未來亦可能對包括上市企業在內的全部企業實施,擴大允許資本化的借款費用范圍,由原先的專門借款擴大為一般借款,同時擴大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范圍,由固定資產擴展到存貨等。企業的存貨因此可以成為貸款抵押物,既緩解庫存壓力,又獲得融資。
應收帳款融資須注意實務處理
除了貨物抵押貸款,銀行亦以應收帳款作為企業還款來源及保證,向外商提供資金成數不等的融資業務,即應收貸款融資或保理業務。這對企業能否控制應收帳款的風險要求頗高,而企業也要多須留意其在會計實務中的操作問題。
實務中,應收帳款融資可按是否有追索權分為有追索權(應收帳款質押)和無追索權(應收帳款出售)兩鐘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會計處理。「如果財務人員不區分該業務的實質內容,只簡單按銀行貸款方式進行會計核算,將導致企業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從而影響企業資信真實狀況。」富蘭德林事業群注冊會計師耿悄然提醒說。

進行會計處理時,企業應充分考慮真實的交易狀況,「對有明確證據表明交易事項已滿足銷售條件,而且應收帳款的有關風險、報酬等,實質上已發生轉移,則應按照出售應收帳款進行處理,并確認相關損益,否則,便應以應收帳款質押取得借款的方式進行會計處理。」
此外,企業出售應收帳款時如附有追索權,一旦款項到期后無法收回,銀行有權進行追償;或外商按約定金額從銀行購回部分應收帳款,自行負擔風險。
供應鏈貸款更易獲得成功
一般情況下,根據供應鏈貸款方式,企業在與銀行、銀行指定的倉庫共同簽定一份倉儲監管的相關協議后,企業將自己的存貨質押給銀行,銀行以直接將原料款支付給上游企業的方式,將貸款提供給企業,解決實務中「先款后貨」的問題,而上游企業收款后,將原料發到銀行指定的倉庫。之后,企業接一筆訂單,就交一筆錢給銀行將部分原料贖回,倉庫在銀行授意下發貨給企業進行加工生產。這樣的貸款方式,稱為「供應鏈貸款」。
但企業也要知道,不是有了存貨與應收帳款即可向銀行提出貸款要求。由于貨物交付時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問題,亦無法對應收帳款風險做出完全預測,如果僅是單純的用貨物和應收帳款作為抵押,并不容易獲得成功。在這個情況下,整合供應鏈上的存貨與應收帳款進行貸款,則尤為重要。
有通過供應鏈貸款成功的企業主提醒說,只有將貨物與應收帳款放在整個供應鏈上進行考慮與評估,并擬定一些銀行認為可以控制的環節,比如上下游企業的回款速度、信用程度等關鍵依據,確定銀行可以控制這些風險,才有可能拿到貸款。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銀行提供的供應鏈貸款往往是以大型制造企業為核心,之后才進一步將金融服務延伸到其產業鏈上有固定合作關系的中小企業,因此,欲進行供應鏈貸款的企業的合作對象,是銀行更為看中的資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