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全國刑事審判的最高法院副院長張軍近日建議,調整貪污賄賂犯罪起刑點,延長嚴重經濟犯罪的刑期。
1997年通過的刑法規定,貪污賄賂犯罪的起刑點是5000元,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確如張軍所說的,“1997年的5000元和2009年的5000元不是一個概念”。但是這并不能夠成為應當提高法律所規定的貪賄罪起刑點的充分理由。因為正如有論者所指出的,貪賄犯罪主要侵犯的是公務人員的廉潔性,只要是貪,哪怕只是500元,50元,或僅僅是5元錢,公務人員所必須奉行的廉潔都已被破壞了,所以無論實際貪賄數額是多少,從理論上說都應當以貪污賄賂犯罪論處。至于張軍所說的,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許多涉案金額為幾萬元的案件并沒有被移送到法院,而有的涉案幾萬元的案件卻移送法院依法判處,這種社會公正性的缺失實際并不是因為刑法所規定的起刑點過低所造成,而是由于在司法實踐中并未得到嚴格執行所導致。
當然,鑒于民眾收入和物價水平與1997年相比已有很大不同,適度調整貪污賄賂罪起刑點并非不可以討論。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提高貪污賄賂罪起刑點難免會降低刑法對于此類犯罪的威懾力,尤其是部分國家工作人員可能會因為貪賄小數額不構成犯罪而放縱自己的欲望與行為,從而導致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直至淪為大貪,給國家與民眾利益造成巨大損害。
我們可以看到,在當前司法實踐當中,并非不普遍地存在著諸如案件原本應該移送司法機關卻不移送、將貪污賄賂犯罪當作違紀案件處理,以及貪賄數額巨大夠得上死刑標準卻不被判處死刑等種種執法不嚴現象。在這樣一種對貪賄犯罪行為處罰“寬容有加”背景下,調高貪污賄賂罪起刑點,勢必會使部分國家工作人員實施貪賄犯罪變得更加“膽壯”。所以,適度調整貪污賄賂罪起刑點,應當同時輔以強化對于貪賄犯罪的處罰力度,應該使調整起刑點之后貪污賄賂犯罪人員受到相比以前更為嚴厲的制裁,以避免法律對貪賄犯罪行為的威懾力因調整起刑點而受到削弱。
具體言之,在對于貪污賄賂犯罪的處罰上,一方面應當通過強化法律監督與責任追究,避免構成貪賄犯罪卻得不到法律制裁現象發生;另一方面應當通過立法或出臺司法解釋方式細化對于貪污賄賂犯罪的處罰規定,具體規定貪賄數額所對應的刑期區間,包括明確判處死刑的具體數額標準,而且應當從嚴設定貪賄數額所對應的刑期標準。唯其如此,才能既使貪賄犯罪起刑點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更相符合,同時又繼續維持乃至進一步提高法律對于貪賄犯罪的威懾力,減少貪污賄賂犯罪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