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庫存化”階段基本結束
“短期內,由于‘去庫存化’基本完成,中國經濟已見底回升。”范劍平表示,中國政府出臺的“擴內需、保增長”刺激經濟一攬子計劃成效較為顯著,落實速度較快,4萬億投資中的1.8萬億已經下達,今年預計進行的四批投資計劃中的三批已經開展。同時,中國商業銀行較好地執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今年1~5月新增5.48萬億元貸款,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很有可能超過6萬億元。
“上述政策十分有利于調動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有利因素,中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正在恢復,經濟回升基礎越發穩固,這為中國下半年經濟好轉打下基礎。”范劍平指出,已有宏觀政策較為注重在房地產,汽車等核心領域加以引領和推動。如在房地產方面,對印花稅的免除和對第一次購房者的補貼使得國人改善住房的內在需求被充分調動,今年1~5月,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比去年增加24%,銷售金額增長40%,房地產市場正在逐漸恢復,房地產也顯示出庫存化的趨勢。對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土地成交價格和房地產開發價格與去年相比出現的負增長,他認為是由于上述指標較市場情況滯后導致的。
“民間投資保持高速增長,消費熱點不斷回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在恢復和上升,這些甚至比眼前的繁榮更加重要,將為下半年經濟復蘇打下基礎?!狈秳ζ街赋?,目前,國有投資占社會總投資需求比例超過40%,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僅次于1993年時的第二個國有資產投資高峰。在今年投資價格負增長的背景下,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民間投資和政府投資并駕齊驅。據統計,非國有投資的增長的速度超過27%,高于改革開放以來的平均速度,如果去除外資投資的話,則高達33.7%。
“去產能化”為經濟復蘇埋伏筆
“由目前指標來看,‘擴內需、保增長’有關政策已基本到位,目前無需加大力度,倒是‘調結構、上水平’政策在過去幾個月間進展不大,應在此多下工夫,淘汰落后生產力,為先進生產力騰出投資空間?!狈秳ζ秸f,“回升”不是“復蘇”,只有新一輪大規模的物資更新和產業升級才是經濟復蘇的根本。中國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外需,使供需在新一輪層次上得到更新,才真正實現經濟復蘇。
據范劍平分析,幾年前曾是為出口訂制的技術和產業進步項目,同時也是高端需求項目的一些產業,目前卻成為了因外需銳減而最需要淘汰的過剩產能。如造船專用板、汽車車控板,家電鍍鋅板等。這些產品在2007年之前均供不應求,卻面臨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買主大量撤單,這種現象也牽連了鋼鐵,板材等前端行業。“最具高新技術特征的電子工業成了我國39個工業行業中恢復最緩慢、效益最差的行業,今年是-5.3%的增長率,大量生產能力閑置?!彼硎?,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結構調整是經濟復蘇的關鍵詞
“雖然世界金融領域最壞的時期的確已經過去,但美、日,歐的實體經濟并未見好轉跡象?!狈秳ζ街赋觯谶@種情況下,下半年中國外貿出口難有起色,即便內需強勁也不能掩蓋外貿出口方面帶來的消極影響。與此同時,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作為投資主體的地方政府資本金普遍不足,已開工項目的配套資金亟待解決,而下半年地方政府稅收收入和土地出讓金收入如何這個問題仍然懸在半空。
“結構調整是中國經濟真正復蘇的關鍵詞,需要政策大力推動。”范劍平說,中國宏觀政策面臨下述調整從之前的總量控制為主轉向結構調整為主,從擴大投資為主轉向擴大消費為主,從保住現有生產能力為目的轉向培育先進生產力和科技制高點為目的,把貸款方向從重點支持和配套國家和政府項目轉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改進和機構升級以及居民消費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