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發布的規則無疑是此類文件中規范市場格局精神的進一步細化。規則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六大環節都提出了具體的程序性規定和制度約束,涉及國有產權轉讓申請受理、轉讓信息發布、受讓意向登記、組織轉讓交易簽約、結算交易資金和出具交易憑證等環節。
按照規則的定義,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是指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主體在履行相關決策和批準程序后,通過產權交易機構發布產權轉讓信息,公開競價轉讓企業國有產權的活動。
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一直是國有產權交易中最引人關注的話題。為了避免出現國有產權轉讓價格低于凈資產,轉讓中出現暗箱操作等現象,規則規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首次信息公告時的掛牌價不得低于經備案或者核準的轉讓標的資產評估結果。如在規定的公告期限內未征集到意向受讓方,轉讓方可以在不低于評估結果90%的范圍內設定新的掛牌價再次進行公告。如新的掛牌價低于評估結果90%,轉讓方應當重新獲得產權轉讓批準機構批準后,再發布產權轉讓公告。
規則特別指出,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涉嫌侵犯國有資產合法權益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要求產權交易機構終結產權交易。
按規定,轉讓方應當在產權轉讓公告中披露轉讓標的基本情況、交易條件,受讓方資格條件、對產權交易有重大影響的相關信息等內容。在產權轉讓信息公告期滿后,產生兩個及以上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的,由產權交易機構按照公告的競價方式組織實施公開競價:只產生一個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的,由產權交易機構組織交易雙方按掛牌價與買方報價孰高原則直接簽約。
為了保證交易資金的安全,規則要求,產權交易機構實行交易資金統一進場結算制度,開設獨立的結算賬戶,組織收付產權交易資金。
規則規定,受讓方應在產權交易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將產權交易價款支付到產權交易機構的結算賬戶。產權交易合同約定價款支付方式為分期付款的,首付交易價款數額不低于成交金額的30%。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有關人士認為,統一交易規則,無疑是產權交易市場最為關鍵的決定性行動。只有產權交易制度體系和交易信息系統的逐步統一,才能真正實現全國產權大市場的信息交流,交易聯動、項目合作,資源共享,真正降低產權市場的交易成本,促進產權市場的大繁榮大發展。
長期以來,由于行政區劃分割等原因,中國眾多產權交易機構存在交易規則不統一,各自為政的現象。在跨區域企業并購重組時,往往會發生各地政策隨意性大,不規范運作的現象,影響了產權市場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更好地發揮,也給產權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帶來隱患,從根本上影響了各產權交易機構之間的深入合作,阻礙了統一全國產權大市場的發展進程。
上海聯交所有關人士認為,全國規則統一后,產權市場統一將邁出堅實一步。一是實現生產要素的跨地區自由流動,促進市場一體化發展。只有當產權能在不同主體之間進行廣泛、公平,有效率的流動時,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才能促成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市場經濟運行的效率和效益二是促進技術的擴散和產業的合理分工,推動產業集聚,解決產業同構化所帶來的惡性競爭。產權市場一體化發展,將有利于形成地區間差異化發展的格局及合理和明確的產業分工,最終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三是統一游戲規則,使產權的交易和資源的配置服從于統一的市場機制、市場規律與市場規則。
業內人士認為,在統一交易操作規則的引導下,各地交易試點機構交易規則各自為陣的格局將發生深刻變革。中國產權市場正在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互利共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