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對外勞務合作始于1979年,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對外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對外勞務合作主要包括外派勞務和境外就業服務兩大部分。其中,外派勞務是指中國企業受境外有權招收外籍勞務的企業或機構委托,按照約定有組織地招收,選拔、派出中國公民赴境外務工并協助其依法履約的活動;境外就業是指中國公民自行到境外工作的就業活動,但一般要經過國內中介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等活動。境外就業的管理工作在去年以前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負責,由于政府內部職能調整,從2009年起劃歸商務部管理。這樣,加上原有的外派勞務管理職能,各級商務部門成為全國對外勞務合作的最主要管理和促進部門。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管理制度的特點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以有組織有管理的方式進行的,對外派勞務、境外就業服務企業的經營資格需經商務部核準。二是對外勞務合作是在國際雙邊經貿合作框架下進行的,對外投資和承包工程項下外派勞務是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勞務市場的勞務輸入國以北美、歐盟和亞洲(日本和新型工業化國家)為主,每年的需求量大約在3500萬人左右。在需求結構上,呈現出“兩多一少,兩頭大,中間少”的局面,即對高技術勞務需求多,對3D(即Dirty,Dangerous,Degrading臟,險,累)人員需求多,而對一般中等水平的勞務人員需求量較小。總體來看,國際勞務市場的狀況是供大于求,但其中也存在部分高級勞動力結構性供不應求的狀況。目前,國際上勞務輸出量較大的國家主要有菲律賓、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墨西哥等。中國與這些國家相比,在對外勞務方面的發展還比較落后,但豐富的人力資源、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兩方面因素決定了中國將是一個潛在的未來勞動力輸出大國。目前,中國已與澳大利亞,英國、阿聯酋,俄羅斯,約旦、馬來西亞,韓國、毛里求斯、塞班、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或地區簽訂勞務合作協議或備忘錄。隨著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進程的提速,對外勞務合作的數額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年均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的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08年 中國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80.6億美元,同比增長19.1%;新簽合同額75.6億美元,同比增長12.8%。全年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2.7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5.5萬人;2008年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達74萬人。截至2009年5月底,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593億美元:合同額627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達到477萬人。
通過對外勞務合作,國內一部分人員實現了國外就業,這一方面有利于減輕國內就業市場壓力,更好地學習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獲得技術外溢,帶動國內相關產業升級,以及增加外匯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勞務輸入國緩解某些行業人力資源不足的困難,降低人工成本,或獲得國外智力支持,提升其產業競爭力。總之,通過對外勞務合作,可以實現中國與勞務輸入國雙方的優勢互補與互利共贏。
中國的對外勞務合作主要包含三種模式。一是綜合外派勞務,即以收取報酬的形式向國外、境外政府有關機構、團體、企業、私人雇主提供勞務服務的活動。二是對外承包工程等項下的外派勞務,即派往國外、境外執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對外經濟援助項目、駐外機構工程建設項目,從事設計施工和管理所需勞務人員的活動。三是境內勞務輸出,即向國外、境外從事商務活動的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代表處、辦事處、公司等機構派遣勞務人員并以外匯結算的國境內對外勞務合作項目。
當前,中國對外勞務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政府對于勞務合作重視和支持力度還不夠(與出口、外資等政策相對比),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相應的審批程序依然繁瑣。二是對外勞務合作企業外派形式較單一,普遍采用承包海外工程輸出勞務方式。三是對外勞務合作企業缺乏長期的規劃,海外網點少,人力資本招募帶有極大的盲目性、臨時性。四是對外勞務合作的立法嚴重滯后,中國至今尚未制定一部關于對外勞務的專門法律法規。五是缺少國際化勞務合作經營的高級人才。
制約中國對外勞務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勞務人員專業技術和語言方面的障礙。如,中國與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等勞務輸出大國相比,語言的障礙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些國家大都母語為英語或者英語應用相當普及,便于到其他國家就業。二是部分東道國對中國勞務輸出人員的歧視。如,不承認中國的教育學歷和職業資格、工資歧視、訂立較高的準入標準等。三是參與國際勞務合作的信息渠道還不夠十分通暢。四是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障礙。五是勞務市場準入方面的屏障,如東道國政府在外國勞動力市場準入和入境管理等方面設置的障礙等。
關于促進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發展的政策與措施,筆者認為,一是要在政府層面,制定科學的對外勞務合作發展戰略。二是要充分利用多邊、雙邊經貿合作機制,加快自由貿易區戰略的實施,在自由貿易區談判中涵蓋勞務合作內容。三是建立以提供法律服務(指東道國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的外派勞務人員服務體系,并改善和疏通勞務輸出信息渠道。四是以外語和職業技術為核心,加強外派勞務人員素質培訓。五是要加快立法進程,建立對外勞務合作的法律法規體系。六是企業要創新勞務輸出業務模式,全方位拓展勞務輸出市場。
目前,由商務部擬定的《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正處在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階段,預計年內將獲得頒布和實施,這將是中國對外勞務合作領域法規建設中的重要一步。該《條例》的征求意見稿中將外派勞務企業可向勞務人員收取的服務費由原來的不超過其合同工資總額20%減低為10%,這將大大減輕出國勞務人員的資金負擔,對出國勞務人員起到鼓勵作用。該《條例》還從對外勞務合作企業的經營資格、外派勞務活動的環節步驟、外派勞務培訓、外派勞務人員的法律權益、境外就業服務活動,以及對外勞務合作的監管和協調等各方面作了更為明確和具體的規定,包含了很多鼓勵性措施。可以預見,該條例的頒布實施,對于進一步規范和促進中國對外勞務合作事業的發展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