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年初國家出臺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措施和4月1日進一步上調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江蘇口岸紡織服裝出口較年初的形勢有明顯的好轉。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江蘇口岸累計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和服裝及衣著附件(以下簡稱“紡織服裝”)8.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8%。其中,6月當月江蘇口岸出口紡織服裝1.8億美元,同比下降5.8%,環比增長20.2%。
上半年江蘇口岸紡織服裝出口的特點有:
一、主要為一般貿易出口。上半年江蘇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紡織服裝5.1億美元,下降15.1%,占同期江蘇口岸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58.8%;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紡織服裝3.4億美元,下降16.8%,占39.4%。
二、對主要市場出口均為下降,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明顯。上半年江蘇口岸對歐盟、美國和日本出口紡織服裝分別為1.7億美元、1.5億美元和1.5億美元,分別下降16.7%、7.9%和17.2%,合計占同期江蘇口岸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53.7%。此外,上半年江蘇口岸對東盟,加拿大,俄羅斯等市場出口紡織服裝分別為0.4億美元、0.3億美元和0.1億美元,分別增長5.6%,7.1%和42.4%。
三、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據半壁江山,私營企業降幅較小。上半年江蘇口岸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紡織服裝4.6億美元,下降16.1%,占江蘇口岸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52.4%;同期,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出口紡織服裝分別為2.1億美元和1.9億美元,分別下降20.1%和7.4%,分別占24.6%和21.7%。
四、出口產品結構有所優化。上半年江蘇口岸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5億美元,下降21%:同期,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3.7億美元,下降7.3%,占江蘇口岸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42%,所占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
從中國目前的紡織服裝市場與國際紡織服裝市場相比較來看,中國的紡織服裝內需市場還有巨大空間和潛力。出口服裝如何順利轉入內銷市場值得關注。從衣著類消費來看,盡管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已從2000年的7.5公斤增長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與發達國家人均30~40公斤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家用紡織品來看,隨著新居數量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每戶平均都有10~20公斤的家紡消費量。但對于無牌,貼牌或定牌加工出口企業而言,在出口受挫轉向內銷市場后,將面臨出口和內銷在稅制,經營模式,交易結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諸多障礙,加大了企業的生存壓力,在前期受全球需求萎縮沖擊倒閉的1萬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中,絕大部分都是該類企業。
另外,目前國際市場紡織服裝需求未見明顯好轉,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趨勢逐漸顯現,中國紡織品出口仍然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對此,建議:一是加強紡織服裝出口跟蹤預警工作,特別是對歐美市場的出口情況,提前做好風險防范措施;二是進一步加強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降低對傳統市場的出口依存度;三是進一步加大國儲棉拋售份額,降低拋售價格,緩解當前紡織企業的成本壓力;四是關注解決外貿企業產品出口轉內銷的相關問題,為內外貿市場的統一尋找對策;五是加快國內紡織產業布局梯度轉移,加強中西部地區的承接配套措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