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迭創新高,許多投資者都認為“又一個牛市來了”。的確,股市由牛轉熊,又從1664點低點到現在漲幅超一倍,整個過程不到兩年時間。隨著市場的回暖與步步攀升,打新,薦股、聊股,投資、研判市場的氛圍與6000點高位的情形甚為相似,股市又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眼前的市場,與6000點高位相比,一些場景是那樣的眼熟,稍加歸納就不難發現其呈現的七大相似特征。
特征1 對宏觀經濟普遍樂觀
滬指6000點時,大多數市場人士對“過熱”的經濟環境普遍比較樂觀,雖然當時通脹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卻難掩市場人士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良好預期。而今,在國家投資的帶動下,中國經濟逐漸復蘇,各項經濟指標都表明,中國經濟將率先走出谷底。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市場人士對經濟相當看好,這也成為機構、中小投資者看好本輪行情的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近日在一個論壇上表示,“預計至少在社會總需求迅速增長之前,股市和商品將持續上漲。”但他同時預測,由于出口部門復蘇情況不夠樂觀,投資將趨緩,宏觀經濟第四季度可能要微調。
“現在最大的風險是大多數經濟學家、研究機構等對宏觀經濟估計過于樂觀。”一位券商研究機構負責人表示,“從國家各部委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確實已走出谷底,穩步回升的趨勢已然確立,但‘冷熱不均’的格局仍將長期存在,一些主要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中國經濟要持續增長,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如何激發民間投資熱情、如何促進居民消費,是中國經濟亟待解決的兩個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中國經濟發展才能更健康、更有后勁。”
特征2 股指預測“步步高”
所謂“一山更比一山高”,股指的一路走高也忙壞了那些預測股市走勢的專家們,他們不得不一次次修改自己的預測。證券時報和大智慧的聯合調查數據也顯示,多數投資者認為目前股指尚處“半山腰”。
當前股指預測的不斷“調高”,也與2007年的大牛市時頗為相似。回顧2007年,在4000~6000點之間,股指預測和股指走勢之間的博弈就從未停止過。股指預測的保守,結果往往是很快被現實所推倒,預測得越高、越遠,相比之下就顯得更正確,也更靠譜。甚至于當時在指數飚升到6000點高位時,看高8000點的言論也仍然為多數股民所接受。
特征3 隱現全民炒股熱潮
最近,不少人開始搗騰資金準備一波波地參與打新;所謂黑嘴也好,專業機構也罷,推薦股票的信息、電話也活躍起來;親朋好友聚會時、同事“八卦”時,免不了股票探討和市場判斷;不少股民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又開始考慮究竟是打短線好還是價值投資好,一些熱衷投資的人,早已重拾股市信心,在網上看報告,在書店買投資類書籍,開始學習和模仿所謂“專業投資行為”;證券公司組織的投資類主題活動又頻繁起來;銀行里詢問基金及各類證券類理財產品的、商量比較收益率的顧客也熙熙攘攘了。賣房炒股者有之,貸款炒股者有之。有些地方甚至連開戶也需要預約。
特征4 營業部再現開戶潮
中登公司7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7月13~17日這一周,股票開戶數在連續小幅回落兩周后大增,新增股票賬戶數484799戶,創下自2008年1月份第三個交易周以來的新高。此外,隨著市場高燒不退,最新公布的新增開戶數,持倉賬戶數和參與交易賬戶數,基金開戶數等4個市場關鍵觀測指標都出現了增長態勢,這也是本輪行情啟動以來罕見的4個指標同步上升。
據券商營業部工作人員介紹,此次開戶數的猛增,雖然還不能和2007年開戶數暴漲景象相比,但增長勢頭之迅猛同樣出人意料。
特征5 大小非減持不輸當年
隨著股市新高迭創,散戶和大小非正在上演一出“圍城”劇,散戶加速涌入市場淘金,而大小非正不斷減持套現,加速離場步伐。
從今年上半年大小非減持數據統計來看,A股上半年解禁股減持市值已達480億元,這一規模超過了2008年全年減持市值407億元,也超過了2007年全年減持市值822億元的一半。進入7月份以來,大小非減持力度沒有絲毫減緩的跡象,減持公告頻繁見諸報端。雖然2009年大小非套現總量能否超過2007年還不能確定,但當前套現勢頭一點不輸當年。
另外,一方面是大小非在不斷減持,另一方面是市場在繼續上漲,把一個個減持價格拋在身后。當前大小非減持后,其股價不跌反漲的現象也與2007年股市瘋狂時十分相似。
特征6 信托理財產品井噴
今年IPO重啟后的財富預期引發眾多機構投資者和散戶追捧,信托公司和私募基金自然也難擋其誘惑。時隔近兩年,滬指重新站在3000點之上,部分信托公司與私募基金投資情緒高漲,從新發理財產品的頻率、數量,規模,投向來看,今年均有新突破。
而從滬指接近6000點時新成立產品募集資金分布來看,已成立的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募集資金規模占到當月總規模的93%。
不同的時間段,相同的理財夢。盡管管理層出臺了LPO新政,實行網上網下申購單一選擇以及“千分之一”上限控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托公司新股申購類信托產品的收益水平及其產品發展,但這種高漲的情緒和越來越“似曾相識”的市場表現,似乎也需要這些機構的投資行為多一些謹慎,少一些熱情與沖動。特征7再融資“激情燃燒”
隨著今年以來股指的不斷上揚,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熱情也日漸高漲。今年1月份僅8家公司推出股權再融資預案,2月份推出股權再融資預案的公司達到12家,進入3月份以后步伐則明顯加快,預案數上升為25家,6月份達45家,7月份(截至7月24日)達到37家。今年以來,推出增發預案的上市公司合計已有189家。
增發股份數量也同樣隨著股指的高漲而逐步攀升。1月份預案中的增發股份數合計為2.51億股,2月份為15.55億股,3月份則上升至52.43億股,4月份以后,預案的增發數量每月均超過90億股。截至7月24日,今年以來推出增發預案的股份數合計接近450億股。
除了上述等待實施的180余個再融資預案外,今年已經有不少去年獲得批文的方案趁著股市好轉得以發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經完成定向增發的公司共63家,融資金額合計達1317.27億元。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再融資再度“激情燃燒”,讓人們不禁聯想到滬指6000點附近A股的定向增發熱潮。
A股平均股價全球最高估值接近6124點的水平
隨著A股繼續放量上漲,A股股價重心平穩上移,其市盈率(TTM)也達到28.53倍,與二季度初18.51的市盈率相比提升了54.13%。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入7月份,大盤股的市盈率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且A股市盈率分布情況十分接近歷史高點的狀態。
股價重心4月以來上移37.41%
據《證券日報》最新統計,截至7月24日,全部A股總股本加權平均收盤價為11.13元,與4月1日8.1元的價格相比上漲37.41%,且7月份以來平均股價重心上移11.3%。《證券日報》對大盤,中盤、小盤各取200只股票進行對比,其中大盤股平均總股本為942175.07萬股,中盤股平均總股本為39828.28萬股,小盤股平均總股本為14787.06萬股。數據顯示,大盤股平均股價自4月份以來累計上漲39.92%,中盤股平均股價同期上漲34%,而小盤股同期漲幅最小,僅為20 27%。
進入7月份,三類股票的平均股價上漲速度有所變化,大盤股月內漲幅為10.39%,小于中盤股11.07%的漲幅,更不及小盤股11.41%的漲幅。A股平均股價全球最高
由于近期大盤、中盤、小盤股價漲幅態勢的明顯逆轉,三類股票的估值水平也發生重大變化。
據統計,目前全部A股的市盈率(TTM)為28.53倍,較4月初的18.51倍提升了54.13%。其中大盤股最新市盈率(TTM)為25 71倍,較4月初提升55.63%;中盤股最新市盈率(TTM)為47.13倍,較4月初提升51.35%;小盤股最新市盈率(TTM)為51.33倍,較4月初提升39.29%。不難看出,伴隨著大盤股估值快速上升,市場估值泡沫情況也日漸加劇。而進入7月份后,這種增長趨勢也發生逆轉,大盤、中盤,小盤市盈率(TTM)月內增幅分別為9.92%、12 1.9%、11.03%。不難看出,伴隨著大盤股估值快速上升,市場估值泡沫情況也日漸加劇。
與國際主要股市相比,A股估值水平明顯偏高。目前,道瓊斯工業指數動態市盈率為13 07倍,納斯達克指數市盈率為17.16倍;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動態市盈率均在11倍左右:日經指數市盈率約22倍;俄羅斯IRTS指數動態市盈率更低,僅為6.16倍,恒生指數市盈率約16倍。不難發現,A股股票是目前全球最貴的股票。
估值分布接近6124點水平
從滬深A股的市盈率分布看,目前0~20倍的個股有56只,20~50倍的個股有527只,而市盈率在50倍以上的個股(包括負值)達到989只。這種分布狀態與2007年歷史最高點的估值分布十分接近。
當前全部A股估值分布最為密集的區間是100~150倍,這一區間個股數量達到113只,所占比例為10.07%,上證指數在6124點時,這一區間也聚集了大量A股,數量達到141只,所占比例比當前略高,為11.15%。二者差距為1.08個百分點。另一個密集分布區間的市盈率相對較低,當前為20~25倍,在這一區間總計有83只個股;6124點時,這一區間有26只,而更多的股票集中在在40~50倍區間。由此可見,當前還有一部分個股具有相對估值優勢。
市盈率重心可能會左移
不過,與年初相比,A股估值分布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年初時20~25倍區間內分布了大量個股,數量達到170只,占比為12.89%,而最新這一區間數量占比降至7.41%。相反,在100~150倍區間,年初時的第二峰值區間落在100~150倍上,當時比例為4 62%,數量為61只;最新統計這一區間數量大幅升至113只,比例升至10.09%。很明顯,與年初相比,市盈率在20~25倍區間的個股數量減少,而100~150倍區間個股數量增多,市場估值的抬升主要體現在100~150倍區間段上。
有分析人士指出,用一季報這樣的財務匹配一定程度上會低估A股業績增速,等到中報全部披露市盈率分布的重心可能會左移。
5大行業被市場“低估”
盡管不能用“便宜”形容當前的A股,但不能否認仍有很多板塊被市場低估。
據最新統計,在23個行業板塊中,目前動態市盈率最低的是信息服務,整體平均市盈率僅為16.64倍,也是市盈率唯一低于20倍的行業。金融服務、家用電器、采掘、交通運輸四大板塊緊隨其后,動態市盈率分別為20.58倍,26.52倍、27.32倍,29.65倍。
與4月初相比,23大行業板塊的估值都有所提高,信息服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金融服務、紡織服裝五大行業估值提升幅度相對較小,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低估”板塊。尤其是信息服務板塊,市盈率水平由4月初的13.86倍增至16.64倍,增幅為20.06%;家用電器和醫藥生物兩板塊市盈率提升幅度均在16%左右。
股市大漲初顯6124情景基金熱銷再度吹響集結號
大盤新高頻頻與基金看多熱情高漲,到底是誰成就了誰7這個很難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盤在突破3000點這一與技術面毫無關聯的數字后,基金乃至市場散發出的氣息有點像6124點前夕的味道。
A股市場火爆異常,過往牛市罕見的成交量再度露面,周一滬市2068億元的成交量,創下近兩年來的天量。滬深兩市超過3000億元的成交量,更是讓人感到牛市的高峰期仿佛已悄然而至。
與A股市場共舞的還有基金市場,牛年新基金首發新高頻傳,華夏滬深300一天募資超100億元;基金新增開戶數迭創新高,基金經理們也開始集體唱多,“A股不貴,只要未來企業盈利上升,估值水平就會相應調升”。個別者甚至預期牛年市場的漲幅會超出投資者的預期……
情景一 新基金一日售百億持續上演
5月中旬,牛年首只創新型封基長盛同慶正式發售。令人咋舌的是,長盛同慶以近150億元的首發規模一日售罄。一日百億元的記錄,一時成為了坊間熱議的焦點話題,牛市年景似乎又回來了。
其實,牛年以來,股指新高頻頻被刷新,新基金的首發規模也是一路攀升。30億元、40億元、60億元、70億元……新基金銷售進入了的火熱狀態。在這當中,指數型基金最為典型。
2月初,工銀瑞信滬深300首發規模達到了36億元;隨后發行的南方滬深300和鵬華滬深300兩只指基的發行規模均超過了15億元,剛剛結束發行不久的匯添富上證綜指又突破了90億元;近日發行的華夏滬深300,一日吸金超100億元。
點評:過往2006年和2007年的瘋狂牛市中,新基金發行首日就被哄搶一空。當時誕生的基金也多是“體型超標”,在2008年金融風暴的猛刮下,這些基金“瘦身”明顯,把投資者套在高位。
情景二 基金新增開戶數迭創新高
查閱中登公司發布的基金開戶數,基金市場的火熱也是一目了然。
自2008年3月份過后,基金新增開戶數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單周新增基金開戶數一直在3萬戶左右低位徘徊。
進入2009年,單周基金新增開戶數開始持續走高。資料數據顯示,6月的最后一周,新增基金開戶數為7.6944萬戶,創出了牛年以來的單周基金開戶數的新高。
不難看出,從去年年底基金單周2萬和3萬戶的開戶數量到目前基金周7萬戶的開戶數量,基金市場的火熱程度不難想象。
點評:如此市況讓人聯想到過往牛市時的瘋狂,每當有新基金發行的時刻,銀行等基金代銷渠道門口總是會排起長龍,為了爭搶新基金,更有投資者提前預約,走起了后門。
情景三 “基”調樂觀:盈利增長可以支撐高估值
當大盤成功跨越3000點后,基金對外傳遞出的聲音變得越來越樂觀,這與幾個月前形成了強烈反差。
瀏覽2008年年底,各家基金公司發布的投資策略報告中,2009年,A股市場將保持震蕩上行的格局,后市謹慎樂觀,操作上風險和機會同樣重要。
牛年伊始,A股連續兩日收出光頭長陽。當時,一位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曾感嘆道,“真沒有想到,牛年的開局會是這樣的。”
隨后,伴隨市場流動性的充裕,管理層的產業振興規劃先后出爐,市場隨即大舉上攻,當市場沖上2300點時,基金的后市看法開始謹慎,“企業盈利改善的速度太慢了,股指的漲幅太大了,估值泡沫已經出現了。”更有基金經理預判,2009年A股市場短期看到2700點,年底考驗3000點。
誰想半場剛過,股指已反彈至3100點。基金經理的“口頭禪”已變成了——“流動性何時收緊,政策面上何時出現變化以及宏觀經濟復蘇的程度”。
在已發布的基金2009年下半年投資報告中,基金公司態度樂觀,“中期不改向上趨勢,房地產的率先回暖可以說是經濟復蘇的好兆頭,未來要積極布局受益于通脹板塊。”
最近,一位基金公司副總這樣表示,“今天30倍的估值,如果經濟預期向好,明天可能就變成15倍估值,那我為什么不進來。既然這么多的錢在這個位置放進來,我認為是大家都對未來的預期看好。股市的走勢已經說明了一切。”
同時,有基金公司投研人士更是表示,“如果看長一些,中國股票市場要走出來的這波行情,會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點評回頭想想,2007年牛市的瘋狂時期,機構踴躍看多追高,最高曾看至10000點,但是,2007年10月中旬開始,市場無情急跌開始發端,一路跌至1664.93點才止步。現在說“前車之鑒”有些過早,但是,面對牛年已近70%的漲幅,基金還是應該多一份謹慎,多保持一份清醒的好。
值得注意的是,地產,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由于漲幅過大而短期內業績無法快速提升,因而面臨一定估值壓力,但地產行業供給壓力加大能夠提升該行業的盈利預期,從而消化其估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