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人心的市場
有一次,日本列島遭到強臺風的襲擊,八佰伴百貨公司的所在地災情特別嚴重,一時間蔬菜水果奇缺,同行們紛紛將原有的存貨漲價,漲幅在十倍以上。八佰伴公司也有一些存貨,但出人意料的是,八佰伴公司仍以平時的價格出售,而且為滿足顧客需求,經理和田一夫還冒著生命危險到外地購進了一些水果蔬菜。這樣,八佰伴公司非但沒有借這機會撈一筆,而且還貼進去一些錢,因為他們的進價明顯比平時高。消費者得此消息紛紛前往選購,同行們則暗地嘲笑八佰伴公司有機會賺錢而不賺,是個傻瓜。但和田一夫毫不介意,他深信自己的抉擇是對的。
十天后臺風過去了,交通也恢復了正常,各家商店的產品價格又回到原先水平,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從前。只有一件不同以往的事情發生了:以前各家商店的一些老顧客都紛紛舍近求遠,跑到八佰伴公司來買東西了。八佰伴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一下子增加了許多。
[啟示]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宰相劉羅鍋》里的這句歌詞用來形容企業經營,可說是再好不過。天災對于某些企業來說是發財的良機,但對廣大顧客來說,也是考驗哪些企業是真正以顧客為中心、忠于消費者的契機。只要是顧客真正需要的事,即便自己吃虧也要努力去做,這樣的企業才能通過考驗證明自己的忠誠,進而換來廣大客戶的忠誠,客戶群和市場占有率的擴大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女仆斗羊,全村遭殃
從前有一個女仆,為人廉潔謹慎,從不撿小便宜。她常為主人妙麥豆。主人家有一只公羊,一有機會就偷吃麥豆,因而麥豆數量時常減少。主人發現后,就責怪女仆偷吃。女仆失去了主人的信任,就遷怒于公羊,常常用棍子打它。公羊遭打,就用角來頂女仆。二者爭斗,已成常事。
一天,女仆空著手去取火種。公羊見其手中無棍,就直沖過來用角來頂女仆,女仆躲閃不及,就將手里剛取到的火種扔到羊背上。羊身上立時起火,燒得公羊狂沖亂撞,從村里一直沖到山上樹林中,火苗也隨著公羊一路蔓延。大火燒著了整個村子,許多人來不及逃走就被燒死在屋里。大火又燒著了整片樹林,林中有幾百個獼猴,尚未來得及逃走,統統葬身于火海之中。
[啟示]古人云:酷烈之禍,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于細微之事。對于管理者來說,在獎懲事項等涉及員工利害關系的敏感事情的處理上務必要秉持公正,堅守原則,一碗水端平,哪怕是對于細微小事也當如此。切不可厚此薄彼、偏袒一方,那樣會埋下嫉妒、怨恨的種子,導致未來的禍患。對于個別員工之間發生的沖突,管理者應及時發現,設法化解,切不可視為小事而置身事外,聽之任之,否則,員工間沖突引發的怨恨怒火有可能在團隊中蔓延開來,遲早有一天會給整個企業帶來災難。
不爭面包的小女孩
從前,有個地方鬧饑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師把城里最窮的20個小孩召集來,對他們說:“在經濟形勢轉好以前,你們每天早上都可以來拿一條面包。”
每天早上當面包師來的時候,饑餓的孩子就蜂擁而上,爭搶最大的面包。等到每人都拿到面包后就轉頭跑開了,顧不上向這位好心的面包師說聲謝謝。
只有一位名叫格琳琴的小姑娘,從來不與其他孩子爭搶,每天都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們都離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籃子里最小的一條面包。而且,她每次都要親吻面包師的手以示感激,然后才捧著面包高高興興地回家。
有一天,別的孩子走了之后,羞怯的格琳琴拿到一條比原來更小的面包,但她依然不忘親吻面包師,并向他表達真誠的謝意。回家后,媽媽切開面包,發現里面竟然藏著十幾枚嶄新發亮的銀幣。媽媽驚奇地叫道:“格琳琴,立即把錢送回去,那不是我們的!”
小姑娘趕緊把銀幣送了回去,但面包師卻說:“不,孩子,這沒有錯,是我特意放進去的。我要以此告訴你一個道理:謙讓者,上天一定會賜予他幸福。愿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上帝的獎賞。”
[啟示]古代大哲學家老子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又說:“走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就人類社會來說,“道”可看作是文明社會發展的規律,“上善”則是人類“不爭”的種種美德,如謙讓、孝敬、尊重、感恩、報恩、知恥、自律、同情、友愛、助人、慈善等美德,這是人類之所以是人類而超越于動物界的高貴之處。在這些人類美德面前,達爾文進化論所揭示的弱肉強食、恃強凌弱、欺軟怕硬等無羞無恥的競爭法則黯然失效,它或許只適用于說明動物界的進化。雖然在市場經濟中也有著激烈的競爭,但那只應是正當、公平、向善的競爭,是體現人道主義、服務品質和創新精神的競爭,而不應當是充斥著爾虞我詐、坑蒙拐騙等陰暗心理或罪惡動機的競爭,那樣的競爭不僅不利于人類文明的“進化”,反而會使人們的道德意識日益淡薄,直至墮落。
難忍能忍
從前日本有一位法號白隱的禪師,他道行高深,聲名遠揚,深受百姓的敬仰與稱贊。
白隱禪師的寺院附近住著一戶人家,家里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兒。一天不意間,夫婦倆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起來。好端端的黃花閨女,竟做出不可告人的事,這使得她的父母震怒異常!他們一再向女兒追問那個男人是誰,但她始終不肯招認,后來在父母的威逼下,她終于說出了兩個字一“白隱”。她的父母聽后又驚又怒,于是氣勢洶洶地去找白隱理論,但白隱禪師不置可否,只說了一句: “是這樣嗎?”等孩子出生后,她的父母就將孩子交給了白隱,讓其承擔責任。如此丑聞令禪師聲名掃地,許多弟子紛紛離開了寺院。但他并未因此放棄孩子,而是非常細心地照顧呵護。他四處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冷嘲熱諷,但總是泰然處之。在白隱禪師的精心呵護下,孩子一天天地健康成長。
事隔一年后,這位女子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譴責,終于向父母道出真相:孩子的生父是在魚市工作的一名青年。原來是冤枉了禪師,她的父母頓時感到羞愧不安,于是一家人便匆匆趕到寺院向白隱禪師道歉,求他原諒,并要求帶走孩子,為他挽回聲譽。白隱禪師還是像當初那樣,心態淡然,只是在交還孩子時輕聲說道:“是這樣嗎!”仿佛不曾發生過什么事似的。禪師超乎“忍辱”的德行,贏得了更多、更久的稱頌。
[啟示]宋代大文豪蘇軾在《留侯論》中指出:“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對于有著遠大志向的管理者或員工來說,在事業上有時可能會遇到令人難以忍受、申辯不清之事,此時一定要有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意志力,不為屈辱或冤枉所動搖,如此方能使事業沿著既定目標不受干擾地前進,成就未來宏偉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