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無形資產質押難以推廣的原因
(一)無形資產價值計量和評估困難
用無形資產質押,首先必須準確計量無形資產的價值。而無形資產涉及行業及種類繁多,贏利模式差異較大,價值實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還沒形成被普遍接受的無形資產計量方法,現行會計制度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其價值;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不健全,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評估的權威性也有待認同。無法準確計量其價值,導致銀行不愿接受無形資產質押,這已成為推廣無形資產質押的最大障礙。
(二)無形資產價值實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按照金融法規定,銀行不能從事信托、投資等業務,信貸資金亦不能以實物沖抵,更不能自我消化商標、專利等質押物,只能依法拍賣或變賣質押物受償。目前我國市場機制尚不成熟,還沒有建立活躍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致使無形資產流動性差,變現困難。并且無形資產還存在較大的減值風險,這也讓銀行心存疑慮,難以接受無形資產質押借貸方式。
(三)無形資產質押合同登記管理制度不完善
為防止無形資產質押出現“一女二嫁”現象,避免潛在的糾紛,保證質權人的權益,需要有更明確的管理辦法和相應的職能部門來負責。國家只對專利和商標的登記管理做了規定,而品牌、軟件使用權、可轉讓的特許權等其他無形資產的質押,就沒有相應的辦法和職能部門來管理。
(四)企業缺乏意識,銀行缺乏動力
目前我國企業的創新、品牌意識不強,缺乏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無形資產的經驗,即使擁有優質無形資產,也往往忽視其融資功能。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無形資產質押的風險較大且不易控制。銀行缺少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專業人員和技能,僅僅依靠其自身力量無法控制估值風險,因此,銀行還缺乏足夠的信心,擔心承擔其減值風險。從管理和操作層面看。各商業銀行對無形資產質押尚無具體規定,例如,哪些無形資產能質押,質押貸款的年限、質押折扣率如何確定,出現風險時如何處理等問題都沒有可操作的依據,基層銀行很難操作這一業務。
二、推廣我國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的建議
(一)提高企業及銀行的認識,盡快制定操作規范
企業和銀行都應該充分認識到無形資產質押的經濟意義。企業應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從戰略高度實施對無形資產的開發和利用,重視其融資功能。
銀行應盡快建立一套嚴密科學的操作程序。首先,確定無形資產質押的條件與范圍,在明確商標、專利等可質押的基礎上,探索依法可轉讓的特許經營權、計算機軟件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等無形資產質押的可行性。其次,各銀行應盡快制定無形資產質押管理辦法,合理設計信貸品種,對無形資產質押貸款年限、貸款折扣率、合約簽訂等細節做出明確規定,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加強對信貸審查人員的培訓,并利用相關中介機構的專業服務,確保質押業務的順利開展。
(二)完善計量和評估等中介服務
加強無形資產會計和評估理論的研究,尋找更為科學合理的無形資產價值確認、計量方法,使會計信息更準確真實地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狀況;改進無形資產評估方法,建立統一規范的評估標準,建立從業人員準入制度和評估機構信譽等級制度,加強對評估機構的監督管理,提高評估人員的專業水準和職業道德水平,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和權威性。
(三)完善無形資產質押合同登記管理制度
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要完善無形資產質押登記管理,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要與銀行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共同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可專設一個職能部門,統一管理商標、專利以外無形資產質押合同的登記。有學者曾建議將知識產權局與商標局合并,如果得以實現,由合并后的部門設專門機構,統一負責無形資產質押合同的登記管理,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四)建立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
無形資產價值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的特點,使其價值實現存在較大風險。為減少銀行的風險,可以建立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如鼓勵信用擔保機構為企業無形資產質押提供擔保,允許企業以無形資產再輔以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個人信用做聯帶質押,實行有形和無形資產捆綁式質押貸款,并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及補償機制,通過這些方式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提高銀行貸款的安全性,確保質押成功。
(五)健全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市場
只有存在活躍的無形資產交易市場,便于質押物的轉讓或拍賣,保障債權的實現,銀行才愿意為無形資產質押提供貸款。目前,全國各省市已先后建立技術產權交易機構四十余家。這些市場已形成了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客體上市、交易、鑒證的操作程序和規范,極大方便了無形資產交易。應進一步完善這些交易市場,健全中介服務,從而保證無形資產質押業務順利開展。
(責任編輯 耿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