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城市商業銀行是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前身是二十世紀80年代設立的城市信用社。近年來,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和股份制改造,城市商業銀行各項制度逐步得到完善,但其本質上仍缺乏規范的企業組織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經營管理和內控機制還不成熟。這種制度性的缺失就使城市商業銀行的員工行為風險不斷現實化,導致此類銀行員工的金融犯罪頻繁發生。
員工越軌行為(EmployeeDeviance)指員工在各種情況下對組織成員、組織生存及其規則有著明顯危害的主觀行為(Kaplan,1975),既包括小到從雇主、顧客手中獲取私利的撒謊、請病假、早退、揩油等輕微行為,大到偷避稅、破壞、偷竊、欺詐等嚴重行為。
銀行內部風險是指由于員工越軌行為而導致的內部風險。通過分析近年國內外發生的銀行大要案,內部風險管理不到位是主要的原因。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部風險管理意識淡漠
當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存在重基層操作人員管理、輕高層管理人員管理的問題。由于總行管理半徑過長以及分行和支行行長權力過大,無法對這些高管人員掌握的業務流程進行有效監控。現實中,由于銀行高管人員掌握著人力、財力、物力等大權,由其引發的風險,其危害性要遠大于基層人員。
(二)尚無系統的內部風險管理框架
不同類型的風險由城市商業銀行不同的部門負責,缺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協調部門。這種分散管理的做法,使得銀行系統缺乏統一的風險管理戰略和政策,高層管理者更是無法清楚了解銀行面臨的風險整體狀況。同時,分散管理還使得有些風險處在管理“盲區”,無人過問。
(三)內部風險管理主體關注力度不夠
柜面業務辦理的主體是銀行柜員,柜面風險控制的有效性也必須依賴直接面對和處理風險的柜員們。因此,柜員對控制風險的態度、能力、經驗、手段和條件就直接關系到最終效果。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并未得到全面認識和充分重視,基層風險控制中存在以下一些現象:一是由于產品規章和管理制度繁多,柜員流動過快,柜員對內控知識和技能掌握不足;二是關心不足、獎少罰多等現象導致柜員工作積極性無法充分被激勵;三是存在業務繁重、身心疲勞、工作超時、負荷超量等現象,這些因素構成柜員的實際工作環境不佳,也是導致員工操作失誤、控制疏忽和管理失效的重要成因。
二、完善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的思路
在風險管理部門的設立上,可以參考政府行政部門現階段最流行的“垂直管理”方式,以垂直管理取代層級管理。實現垂直管理,便于上級行風險管理部門對下級行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和同級業務部門風險管理窗口負責人的直接管理和考核,有利于總行風險戰略和政策的傳導,有利于下級行風險管理人員和風險窗口管理人員在所轄區域和領域內全面監控執行總行風險管理政策,有利于總行風險管理部門綜合歸納各區域、各領域的風險暴露,及時進行合規風險整合和對沖,從而實現對整個機構的積極風險配置。
在各項業務和管理活動中制定明確的內部控制政策。規定內部控制的原則和基本要求,并為制定和評審內部控制目標提供指導。設定相應的內部控制目標,制定相關的考核目標。商業銀行應在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并保持內部控制目標。內部控制目標應符合內部控制政策,并體現對持續改進的要求。在建立和評審內部控制目標時,應考慮法律法規、監管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技術、財務、經營和風險相關方等因素,尤其應考慮監管部門的內部控制指標要求。
建立預警預報與應急應變措施。健全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審和反饋,及時對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進行風險預測、預報,并根據可能出現的會影響商業銀行正常營運的各類事件,各個重要部門、營業網點應制定出切實的應急應變步驟與措施,從而把業務風險降到最低。
提高監控方式中的科技含量。建設有效的風險控制與預警系統,利用科學的方式對數據進行篩選與分析,以達到風險預警的目的。
(責任編輯 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