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唯有具備為企業創造「不可取代的價值」的人才,才能成為企業的核心團隊,也才有領到高薪的可能。
黃至堯
現任104人力銀行(中國)獵才總監
美國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 人力資源
管理碩士
著有《 兩岸工作大錢途 》(天下文化出版)

2008年開始的金融風暴導致企業征才急凍,連帶著上班族也不敢再像往年沖動轉職!但是臺灣求職者「西進大陸」的意愿仍然不減!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目前每月都有超過20000名求職者想西進。反觀機會相對求職者而言就少了許多。
要領高薪必須「不可取代」
在大陸的這幾年,經常有人問我:「到底那些工作在大陸可以領到高薪? 」就我這些年在內地擔任獵才暨顧問工作的經驗總結,真正可以領到高薪的經理人其實絕大多數不外乎以下三種類型。
(一)真正有料的高階管理經營人才;
(二)有策略及產出的業務營銷領導人才;
(三)具備特殊領域的專業、高度技術性研發人才。
根據我這幾年對兩岸高階人才中介的觀察,這波全球不景氣,多多少少影響到大陸的高端市場,但這波金融海嘯確也相對的釋出一些過去不容易轉職的優秀人才,也為大陸獵才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可以在大陸領到高薪的三種臺籍經理人雖然可分為三種類型,但其實這三種人才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他們皆能為企業帶來不可取代的價值。
(一)真正有料的高階管理經營人才,能為企業創造出企業的價值與文化;
(二)有策略及產出的業務營銷領導人才,能為企業創造出品牌與業績;
(三)具備特殊領域的專業、高度技術性研發人才,能為企業創造出具有領先與競爭力的產品。
善用「多元化」
讓陸資老板愿意掏錢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發現,臺籍高階經理人還有另一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即「多元化能力」,這是臺干與陸干在競爭時的一大優勢!
例如,在「市場營銷」這個領域,陸干與臺干最大的區別在于「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在大陸,多數的營銷人才,是通過外資企業進入大陸市場之后,慢慢帶動其專業發展的。而在這些大型國際企業中,職能分類很細,一個人通常只會熟悉營銷領域中的「某個特定」的職位,例如活動執行、公關,或是媒體,很少需要身兼數職。但來自臺灣的營銷人才,往往是一個人當三個人用,通常同時具備了多方面的能力。對于大多數的陸資企業而言,由于不愿負擔龐大的「營銷團隊」成本,因此來自臺灣「多元化的通才」對陸資企業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了解到這一點,臺干在面試時,便可以強調自身「多元化能力」對企業的價值。
最后我建議臺籍求職者若有「陸資企業」相關征才機會,不要輕言放棄,善用自己的優勢,勇于接受挑戰。我發現目前「陸資企業」的薪資已有漸漸超越「外商」的趨勢。目前在104人力銀行(中國)獵才部門經手的薪資排行榜前十名,有超過二分之一是「陸資企業」。「陸資企業」的老板愿意提供優渥薪資,是因為對自己的產品及市場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他們非常愿意把錢花在能為企業創造「不可取代的價值」的人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