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山下鄉”轉戰“地方”
“你看,我今天去三菱銀行,明天去電力公司。”一橋大學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武田一邊拿著記事本,一邊對記者說。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日本各大公司招聘會的日程。如果是往年,即使不參加招聘會,在網上就可以給公司投簡歷。但是今年,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各大公司普遍縮小招聘規模,很多“找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還未報到,即面臨“裁員”。截至今年2月,被企業告知“取消提前錄用”的應屆生已達1280人。
金融危機后,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緊急雇傭對策,各部門也針對大學生就業難展開支援。厚生省為被公司取消錄用的應屆畢業生開辟了特別咨詢窗口,給學生們解答疑難的同時,還免費提供全國范圍內的職業介紹服務。對于那些努力維持錄用的公司,厚生省會支付適當的補助金。
“走!到地方干農活去!”這是非營利機構“一里塚”創立的“田舍勞動隊”的標語?!疤锷釀趧雨牎钡膬热菔钦埗际星嗄甑缴酱濉O村幫忙干農活,并和當地村民進行交流。征集廣告剛一打出,就有不少應屆大學生報名。
其實,“田舍勞動隊”是農業水產省“激活農村經濟,支援人才培養和派遣”項目的一環。目前,這個項目已得到國家預算12億日元。每位“下鄉”研修生可獲得最高限額15萬日元的交通費和日工資7000日元的國家補助。
除了農產省外,總務省也在積極推動“下地方”政策。對于接納城市失業青年的地方政府,將給予支援。比如支付“移居”地方從事農業、護理等工作的個人每年200萬日元~300萬日元不等的生活費。這個項目預計今年支援300人,3年后擴大到1000人。
雖然日本政府使出種種解數,但應屆生的就業現狀依舊艱難。很多應屆生已經申請留級,打算繼續征戰在找工作的路上。
埃及:政府資助自謀出路
奧卡薩畢業于埃及艾茲爾哈大學,學的是語言與翻譯專業,目前已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一年。對于這份月薪1000埃鎊(1美元約合5.6埃鎊)的工作,他倍感珍惜。而更多與他同時畢業的同學則沒有他那么幸運,許多人依然在靠打臨工生活。
在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埃及大學生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旅游、油氣、僑匯和蘇伊士運河一直是埃及的四大財源,這些負責吸納就業人口的主要行業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工作崗位不斷減少,而畢業生人數卻在逐年上升。埃及動員和統計中心2008年發表的報告指出,埃及在過去10年間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增長了116%。
今年29歲的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瑪琳告訴記者,現在大學畢業生擇業很難,越來越多的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畢業即失業,要在家待業好久,甚至幾年才能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有些人干脆放棄自己的專業,或者降低要求,“來者不拒”,三五百埃鎊就干。有些人則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靠父母”。
面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壓力,埃及政府設立了總額1500萬埃鎊的社會發展基金,為中小企業項目提供專項資金,其中部分資金將用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很多自謀出路的年輕人享受了政府為私營商戶提供的優惠政策,艾茲爾哈大學法律系畢業的蒙太斯特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志向是當一名警察,而畢業后沒找到合適工作,在父母的資助下,他開了一家小食品店。政府給了他優惠的稅收政策,他每年納稅2400埃鎊,約是正常數目的一半。雖然門面很小,也只出售花生、瓜子、飲料等日常食品,但生意興隆,收入也相當可觀。
印度:“自我雇傭”加強培訓
前幾年由于印度經濟迅速騰飛,很多歐美大公司把后臺服務中心和研發業務轉移到印度,微軟、IBM這些大公司在印度增設工作點,一雇就是一兩千人,人才需求非常旺盛。然而今非昔比,不僅國際大公司不再招人,很多本土公司也在裁員。“要是不想挨家挨戶去推銷保險單或站柜臺,恐怕就只好回家呆著了?!泵腺I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比亞無奈地說。
印度今年約有230萬普通高校畢業生參加工作,總體上看,目前在印度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是個近乎奢侈的夢想。有專家預測說,今年印度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可能會達20%左右。因此,印度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對首份工作的月薪預期還不到8000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
目前在印度,最熱門的職業是當公務員。盡管公務員資格考試通過率不到0.5%,但印度大學生依然躍躍欲試。
印度有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后實在找不到工作,就想辦法“自我雇傭”。記者請一位電工來修住所的電路,他是去年孟買大學理工科的畢業生,因為沒有找到好工作,目前只好先“自我雇傭”做電工維生?!坝惺裁崔k法呢,要想留在孟買而不是回農村老家,我首先得養活自己啊,不是人人都能幸運地到外企工作。”他感嘆道。
鑒于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中存在種種困難,在印度,傳授高校所遺漏的技能的教育機構正在迅速發展壯大。大學畢業生可以報名參加幾周的語法、發音和電話禮貌用語的培訓,收費約為300美元。目前這個行業非?;鸨驗閮H一門課程就意味著每月300美元左右的工資差別,甚至意味著大學畢業生能不能找到飯碗。
俄羅斯:提早行動考慮“回鄉”
已經拿到俄羅斯國家電視臺聘書的格列布是莫斯科大學新聞系大四學生,他告訴記者,今年的大學畢業生的確有點“運氣不佳”,雖然俄各級政府已在積極想辦法促進就業,但是“指望別人來解決你自己的難題,永遠都不是一個好主意”。格列布說,盡管自己離正式畢業還有一段時間,但他很早就已展開行動。
格列布說,據他了解,很多俄羅斯人的就業習慣并不很適合當前的形勢。比如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9%的俄羅斯人是通過親友尋找工作的,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就業方式,另外還有16%的人是通過就業機構找工作的。但其實“你的大學老師就是你最應該求助的人”,格列布分析說,大學老師多在其研究領域根基深厚、關系廣泛,而且老師僅從以往畢業生的去向就可以大概知道,近年來社會上有哪些公司或機構是該領域畢業生的“潛在需求群”。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校友會、師哥師姐等都很可能會為你提供關鍵的就業信息。
當記者問來自莫斯科州一個小鎮的尼古拉,畢業后會回到家鄉工作還是選擇留在莫斯科時,他說,留在莫斯科這樣的大城市工作固然有很多優勢,但是在目前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物價飛漲,在大城市租房、交通等生活費用對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而如果回到家鄉或去其他中小城市發展,不僅生活開銷將大幅降低,自然環境也相對優越,而且還可以照顧家人。
(林賢焜、張鳳祥薦自2009年3月5日《參考消息》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