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過去了,A股市場確實又到了市場基礎情況不能適合發展需要的關鍵時點。盡管整體的經濟形勢多少給了人們一點復蘇的信心,但是,只要我們還沒有十分明晰地看到市場基礎和市場機制得以根本改變,那么,對于第二次5#8226;19行情的崛起,會不會是又一次半生不熟的大擴容,也就不能沒有警惕了。
10年前的5#8226;19行情,堪稱大陸股市歷史上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意義的政策市。
5#8226;19的記憶
1999年上半年,A股市場已經經歷了長達近兩年的盤整行情。到了1999年5月18日,滬深兩市綜合指數已經分別跌至1059點和310點,比1998年6月3日高點分別下跌了25.4%和24.9%。5#8226;19行情的導火線是當年中國證監會向國務院提交的「改革股票發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等6項政策建議獲得批準。
5#8226;19行情發動的當天,大量涌入的場外資金不斷推高指數,成交量大幅放出,市場驟然升溫。此后連續3天,市場量能梯次推進,直到放出滬市單日44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成交天量、指數上攻至最高1756.18點才告一段落。5#8226;19行情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科技網絡股、高科技股、銀行股、除權股、權重股等多個熱點板塊的猛烈炒作,市場上95%以上股票的漲幅超過了50%,幾乎所有的股民都賺得盆滿缽溢。
今日再次經歷5#8226;19,而且巧合的是正好是10周年紀念,當前的行情也與10年前的行情有類似之處。于是,大家紛紛憧憬,是否1999年的5#8226;19行情還能重演一次。10年過去了,A股市場確實又到了市場基礎情況不能適合發展需要的關鍵時點。盡管整體的經濟形勢多少給了人們一點復蘇的信心,但是,大陸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最近指出,「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了放任自流的市場體系的缺陷,也讓我們看到,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功能沒有變,加強改革創新,完善市場機制仍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只要我們還沒有十分明晰地看到市場基礎和市場機制得以根本改變的希望,那么,對于第二次5#8226;19行情的崛起,會不會是又一次半生不熟的大擴容,也就不能沒有警惕了。因此,與其一廂情愿地盼望第二次5#8226;19的回來,不如把它忘掉,還可以讓我們多一點清醒。
A股現在處于什么階段
A股2009年5月的行情,總體感覺不如前幾個月,盡管大盤還在屢屢創出反彈以來的新高,但還是感覺少了春季行情的那種市場激情。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大盤是否能創出新高?就短線而言,大盤近期創出新高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但是成交量的下降卻又不得不使我們擔心。從技術上講,價升量增才屬正常的上升形態。但5月大盤向上推進過程中,成交量與4月相比已經開始明顯萎縮。大盤越是往上走,市場需要的資金量也就越大。但現實是:大盤繼續往上走,成交量卻較前期少了10%,是否會持續縮減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況且,現在推動大盤上行的,主要是一些大盤藍籌股,啟動這些股票,理論上講需要更大資金的配合,但成交量下降了,結果必然是以大多數中小盤股票的下跌為代價。
不過,很多人對此似乎視而不見,仍然津津樂道于大盤的上漲。但大盤上漲,并不意味著能夠賺錢,大盤無量上漲,除帶給市場表面的熱鬧、假象的繁榮之外,其內在風險卻被忽視了。有人說大盤會到3000點,甚至4000點。如果真是這樣,那更多恐怕就是風險,而不是機會了!況且,現在的大盤3000點,4000點,絕對不是我們記憶中的那個3000點、4000點。當初的3000點、4000點,A股流通盤只占總股本的三分之一。全流通實現,意味著大陸A股在原有基礎上,流通規模快速擴大了兩倍以上。
所以,雖然近階段A股行情還沒有結束,大盤仍能走出反彈新高,但賺錢的難度卻大大加大了。大盤還在震蕩走高,我們的收益曲線卻在向下發展,觀望情緒逐漸彌漫開來。種種跡象提醒著我們:可能2009年最好賺錢的階段,已經悄然過去。今后在A股市場賺錢,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專注與耐心。
如何選擇指數型基金
從最近的行情分析來看,經常投資的朋友應該可以得出一個比較明晰的答案。指數往上走,賺錢難度加大,指數型基金當然成了首選。不過,目前市面上指數基金非常多,該如何選擇呢?
第一,要選擇開發和管理能力強的基金公司。選擇指數標的、降低跟蹤誤差、減少交易操作等,需基金公司有較強的管理能力;
第二,選所跟蹤指數表現優越的基金。首先要評估現有指數的市場質量。目前境內歷史較長的指數有深證100、道中88、上證180、中標300及新華A200指數;新生代指數有滬深300、上證50和巨潮100。從已有的業績來看,深證100和滬深300的表現最為強勁,其次是中標300、巨潮100和MSCIchinaA;
第三,選跟蹤誤差小的基金。評價指數型基金及其基金經理,應將跟蹤誤差當作重要指標。只有既能較好地控制跟蹤誤差范圍、又能取得超越標的指數業績,才能算優秀的指數基金;
第四,選分紅回報能力強的基金。牛短熊長是市場規律之一,通過在市場高位兌現盈利進行分紅,指數基金能有效減少熊市階段所遭受的損失。對喜歡落袋為安的投資者來講,一支分紅紀錄良好的指數基金是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