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力是人類最大的價值
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威爾遜曾說過:“我不只用盡我自己的腦,我還用盡所有我可以借到的腦。”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斯佩里博士提出了左右腦理論,他的研究指出大部分人的左腦強調語文、邏輯和數理思考的過程,而右腦則強調空間、音樂和統整的過程,從而揭示了人們輸入、處理、維持信息過程的差異。
比如,左腦分析型學習傾向的學員喜歡按部就班,由部分到整體邏輯性地吸收信息,他們喜歡在明亮的燈光、正式且沒有干擾的環境下學習,不喜歡吃零食,且是從一而終的方式學習,效果最好。這就是多數傳統學校環境中學習效果較好學生的特征。相反地,右腦整體學習傾向的學員喜歡看整體構架后再進入細節,他們喜歡在昏暗的燈光下,吃著零食,聽著音樂,尋找可以讓他們躺著或舒服地斜坐著的非正式的學習姿勢。他們喜歡同時進行多項不同的活動,而且喜歡透過肢體活動邊做邊學。這正是許多聰明但十分搗蛋的“、問題學生”或“輟學學生”的學習特征。
其實,腦的效用遠遠大于區分左右腦而已。腦神經科學在職場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是,腦用得越多,透過腦科學工具的診斷結果分數就越高,也因此說明及證明了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你知道用何方法增進自己的腦力,那么衍生出來的價值將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就像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他無疑有著天才般的左腦,但同時能用他右上腦的想象力及空間直覺“看到”全球每一個人都使用微軟視窗軟件的遠景,從而造就了微軟帝國,成為全球首富。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重新省視自己是否將我們的潛質發揮到了極致。赫曼的腦科學測評研究
上世紀70年代,原美國GE公司培訓經理奈德·赫曼教授,在繼承并綜合斯佩里博士“二分腦模型”和麥克萊恩教授“三分腦模型”等大腦側化優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全腦概念和全腦技術。1978年赫曼研究開發出了HBDI(赫曼全腦優勢測評工具)和大腦優勢量表,通過測評診斷可以為諸如創造力開發、策略溝通、產品設計、個人職業規劃、高效能團隊建設等諸多問題進行診斷和改善。
全腦模型不同于大腦二分模型,它把大腦分成了ABcD四個區域。通過診斷來測量人的偏好,并基于偏好產生動機,動機產生優勢的理論,認為可以因此測量人所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四個區域的特征。
A:邏輯分析、分析事實、數字處理,分析家;B:規劃途徑、組織事實、仔細檢查,組織家;C:人際關系、直覺、表達,交際家:D:想象力、整體思維,夢想家。具體特征表述如圖1所示。這四種區域狀況可通過不同強度來表示(參見下文案例分析中的圖表),而這些則表明了你在哪些工作上擁有優勢。當然與此同時,也能夠通過鍛煉改善自己的劣勢。
全腦優勢報告對個人的意義
全腦優勢報告可以告訴我們先天就有的偏好有哪些,后天培養的又有哪些偏好依筆者為例:筆者從事財務工作的時間約占過去在企業總服務時間的86%.想當然我一定是個左腦型的人.重視用數據、事證來判斷分析事物的本質,做事總是將結果放在第一位來考量。每個項目在推動前先要做好計劃,估算完成時間及結果才會開始做但由于右腦較弱,所以常常疏忽了人員的感受,有時候也會失去對全局或外在環境變化的掌握。但實際上我也有天生的右腦優勢,因此,老板最常給我正面的評價是我喜歡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做事,工作績效常來自我的不按牌理出牌,在沒有使用全腦優勢報告時,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有這樣的優.勢,只是必要的時候用一用,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右上腦的優勢,非常可惜。
后來,公司給我機會負責人力資源及公共關系.這兩個領域完全不適于左腦的優勢但隨著年齡漸長,在公司人際關系越來越重要,加上自己成家有了孩子,漸漸理解人際互動的價值及帶來溫暖感受的重要性.在強烈意愿的驅使下,我漸漸發展了右腦的偏好,十幾年下來.現在的我右腦優勢強于左腦優勢但令人驚奇的是,雖然我發展了右腦許多以前自己沒有的優勢,比如空間思維的能力,對人及外在情勢變化的直覺等,但我發現,自始至終,我做事情都還是由結果決定行動.比如客戶的投資回報,平常買女性喜歡的裝飾物項鏈、耳環等,如果沒有三種以上靈活搭配的可能性,我就覺得不值得購買或投資、類似這些決策因素都來自左上腦的偏好,因為這是我天生的優勢,所以,即使我已經是右腦傾向高于左腦的.但很多時候我的左腦優勢還是會發揮出來。
由上面發現的經驗,我更確定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大腦會越發展越活,而不是發展了左腦就失去右腦,他們是互通有無且經常聯系在一起的,讓你的優勢可以用到極限。難怪全腦優勢在200多萬的全球用戶經驗中總結出一個結論:大多數人全腦優勢總分是介于280~320分,但全球最高分是356分。由此可見,人真的是潛能無限,重要的是你是否有意愿了解自己并給自己不斷發展的機會。全腦優勢報告的咨詢應用
全腦優勢報告不只是對個人有巨大的幫助,對了解周圍的人也有很大的用處。由于全腦優勢是在腦神經科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于生理學的領域,每個人的大腦活動特色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無法掩飾。另外,更重要的是,全腦優勢對團隊建設的應用也有它獨到的價值。
案例1:全腦優勢分析對團隊特點的診斷
有這樣一個團隊的全腦優勢狀況如圖2和圖3:
圖2是這個團隊每個人在全腦優勢的位置圖。由這張圖我們明顯地知道這個團隊的最優在左上腦藍色的象限,結果及成就導向。最弱是右上腦黃色的象限,全局及創新導向。因此,如果這是一個經營傳統業務的金融團隊或加工制造的經營團隊,只要外在環境沒有大幅的改變,這個團隊就適得其所。但如果由于外在競爭日益加強,這個團隊在市場敏感度及全局或創新上就會面臨嚴峻的挑戰。
我們在為許多企業用全腦做診斷的時候,發現許多組織面臨變革卻完全沒有意識到由于經營團隊全腦優勢不足,只能做碎步的變革而很難走出不同層面的變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制于經營團隊思維偏好。即便請了國際知名顧問公司協助重新規劃了戰略,愿景使命等,最終都只是墻上的口號,換湯沒換藥,無法達到變革的成效。
案例2:全腦優勢分析于企業策略設計中的應用
數年前一家全球知名的金融投資公司請我做提升該公司經理人策略演示能力的咨詢。我開始工作才發現,原來這個非常重要的小團隊要面臨的是為一個二十幾人的競標小組做項目演示。當我了解到這個項目的關鍵作用后,我分析了客戶方經理人的全腦偏好,發現這五人小組是左腦優勢。基于好奇以及為了設計競標的策略,我請這幾位經理人告訴我他們對此次競標的最理想結果是什么,他們說上次是第8名,這次如果可以進入第5名,得到的資金就可以翻1倍。我問他們為何不是第1或第2名,他們說依慣例有特定公司把持前3名。換言之,如果拿到第5名就等于是在所有專業經理人中得到第2名的榮譽。
我要求客戶提供網上收集到的每一位競標評鑒委員的有關書面信息,另外收集過去前7名中標公司的資金經營績效情況。結果由書面信息分析發現全腦優勢思維路徑的差異:這23位評審委員的全腦優勢依次是人際C腦-績效A腦-風險管理B腦-全局D腦,亦即由右下腦到左腦:而客戶的5位競標經理人的全腦優勢是由績效A腦-風險管理B腦-全局D腦-人際C腦(見圖4),亦即單純的左腦。為此,我將整個資金經理人的競標演說修改成能夠“橋接”評審委員的全腦優勢的策略,換言之,以評審委員的全腦優勢路徑為策略設計的核心。如此,以評審委員的思維路徑來調整競標策略后,為客戶贏得了第3名的競標結果,得到的資金是第5名的3倍之多,這樣的結果,讓我也很吃驚。
案例3:全腦優勢分析用于高層人才的票選
這個案例是客戶甄選亞太地區的采購總經理,到最后決策時,對3位進入決選的候選人進行全腦優勢的分析比對,作為評鑒的一個科學參考。我們將客戶甄選人才的標準畫出全腦圖,再與進入決選候選人的全腦思維路徑核對。客戶甄選人才理想的路徑是全局D腦-績效A腦-風險管理B腦-人際C腦;而3位競選人才的思維路徑分別是:甲,風險管理B腦-人際C腦-全局D腦-績效A腦;乙,人際C腦-全局D腦-績效A腦-風險管理朗鹵:丙,全局D腦-績效A腦-人際C腦-風險管理B腦。
由上面的全腦思維路徑分析,可以看到.甲候選人。思維是下腦優勢的,負責執行、管理、培訓、客戶服務可能有優勢,但若負責亞太地區則在全局、策略、資源整合優勢上有明顯的不足;但下腦優勢可能在行動上與客戶的高科技講求速度及因應成本管理需要尋求變通彈性上有弱勢。乙候選人,思維是右腦優勢的,在員工培訓、客戶服務與全局、策略、資源整合思維上有優勢,但在左腦的邏輯、數據量化分析、時效結果與執行管理上,將有明顯的弱勢。丙候選人,他的思維具有全局、策略、資源整合、數據量化分析與結果意識的上腦優勢,較弱的是人的培育、客戶服務,以及執行管理。
在3位候選人專業相當的狀況下,客戶最后選擇丙候選人,原因是需要快速整合全球資源來服務亞太地區的采購需求,因此D、A腦的優勢是關鍵的考量因素。至于下腦的弱勢則由下一層中找出一位可以互補的人員來強化下腦的管理需求。
案例4:全腦優勢分析對個人職涯發展的建議
有一位MBA學員的全腦優勢測評和全腦優勢量表(如圖5和表1所示)。
由上面的測評報告得出這位學員有以下的優弱勢(如表2)。
學員基本的狀況:7年工作資歷,現任區域業務經理,精于電信及金融業相關軟件開發,具有數據分析、數據庫、產品開發項目管理技能。未來職涯發展的機會或可能性:(1)目前區域業務經理-營銷經理或總監-全國業務及營銷經理-總經理-首席執行長;(2)區域業務經理-全國業務總經理-首席執行長(加工/代工制造公司)或事業伙伴顧問:(3)區域業務經理-營銷總監-全國業務及營銷經理-事業公司總經理或總裁-戰略伙伴顧問。在職涯發展的過程中,以下優勢若能建立,將如虎添翼戰略敏捷力、策劃、控制或主導替代細節管理、方向感,亦即發展愿景與使命、經營創新、資源整合、表達、數據或量化。
通過上面幾個案例的分享便能理解,全腦應用領域的寬廣以及為何將全腦優勢定位在戰略層面上。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開始重視建立“全腦優勢團隊”,以因應各種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