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企業逐漸融入到整個行業的價值鏈當中,許多企業認識到新的企業戰略和競爭環境需要新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
【關鍵詞】 價值鏈;績效考核
理論上“價值鏈”這一概念,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后勤、生產作業、外部后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所謂績效考評,是對日常工作中的人進行系統、全面、客觀的評價,根據事實和職務工作要求,考評該人對組織的實際貢獻,同時強調人的特殊牲,并在對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配合對人的管理、監督、指導、教育、激勵和幫助等其他人事活動,以提高組織績效,達成組織目標。
企業績效考評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目的,運用特定的指標和標準,采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及其結果做出的一種價值判斷,其核心是比較所費與所得,力求用盡可能小的所費去獲得盡可能大的所得。
一、企業價值鏈與績效考評的關系
現階段企業績效考評的指標大部分都局限于財務指標的設計,對于非財務指標涉及很少,導致了大多數依靠財務報表數據進行企業績效考評的失敗,基于這一現狀,借鑒價值鏈理論,從影響企業愿景的幾個方面來構建企業績效考評的財務與非財務指標體系,重點在非財務指標體系的構建。
我將影響企業愿景的非財務層面分為四個:業務流程層面、市場與顧客價值層面、環保層面和員工層面。這四個層面均是影響企業長期財務成功的關鍵驅動因素,它們平衡了關于股東、債權人、客戶和環境的外部指標以及關于業務流程、員工的內部指標,平衡了反映以往工作結果的指標和驅動未來業績的指標。基于價值鏈的思想構建的財務與非財務相合的企業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將價值鏈和績效考評相融合,彌補了傳統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不足,使得企業能夠盡快適應環境的變化,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建立基于價值鏈的企業績效考評新體系的現實意義
1.改進并完善了現有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
新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是建立在價值鏈理論基礎之上的,它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對于傳統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是一個改進和完善。不適應新環境的事物其自身必然存在著缺陷,使得它不能夠與時俱進,不能適應并迎合新環境的需要,這就需要改革。沒有改革就沒有進步,社會和經濟發展就會停滯不前。新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能夠改進并完善原有的存在弊端的體系,那么它就是一種改革,改革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2.為企業實現價值鏈管理奠定了基礎
企業發展到實施價值鏈管理的時候,就不再是以個體的經營活動為主,而是以整個行業的價值鏈活動為依托,所進行的經濟活動,這需要一個非常發達的市場和比較連貫流暢的供產銷服務。企業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尚不能實現完整的價值鏈管理,價值鏈理論下的新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建立,會為企業實現價值鏈管理奠定一定的基礎。
3.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價值鏈會計
價值鏈會計的概念雖然早就提出了,但它仍然是一個比較新的會計概念與范疇,存在著很大的研究空間,通過對新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了解與分析,就會對價值鏈會計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可以更好地理解價值鏈會計,更深入地研究價值鏈會計。這對于整個會計領域也存在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建立基于價值鏈的企業績效考評新體系的發展趨勢
建立新的適應價值鏈需要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是立足現在,面向未來。首先,它所解決的是現行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中所存在的缺陷與弊端;其次,它的建立基礎—價值鏈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自我發展和完善。新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是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只要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前進,價值鏈理論就會不斷的發展完善,新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也就同樣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新事物都是有待完善發展,基于價值鏈的企業績效考評新體系是針對價值鏈理論下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要求構建的,可能出現與目前一些企業狀況不適應的情況,也就不可能對每個企業的業績都能夠做出完美的評價,這就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狀況,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隨著經濟與企業自身的不斷發展,價值鏈必定逐步建立,該理論下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也必定會顯現出其應有的優勢和價值,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潘秀麗.業績衡量標準與管理人員報酬契約.會計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