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就如何采用低成本FPGA來實現高清晰監視系統的主流方案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 FPGA;視頻監視;HD監視攝像機
視頻監視這一新的視頻市場應用逐步向高清晰技術(HD)過渡,需要性能相對較高的視頻處理能力。HD監視攝像機采用高質量H.264編碼器對圖像直接進行編碼,圖像可以通過標準以太網連接實現無失真傳輸。對HD視頻流實時編碼的主要類H.264編碼器需要采用結合了高性能信號處理架構和低成本、低功耗特性的硬件平臺,最新一代低成本FPGA成為實現這種平臺的理想選擇。介紹HD監視攝像機的體系結構,以及怎樣采用低成本FPGA構建整個系統。
HD監視攝像機體系結構
新的高清晰IP攝像機是所有IP聯網數字系統的終端設備。這些IP攝像機采集HD視頻,經過預處理、編碼,通過以太網發送編碼后的數據流。所有信號處理功能都必須在一個器件中實現,以滿足這類系統苛刻的成本和功耗要求。
(圖1所示為這類攝像機的頂層體系結構)。除了編碼引擎,高性價比設計還集成了攝像傳感器預處理功能、幀緩沖存儲控制器、用于系統控制的嵌入式處理器,以及以太網MAC。目的是提高整個系統的集成度,降低成本和功耗。

這一設計包括攝像傳感器前端模塊、視頻壓縮模塊、以太網MAC模塊、嵌入式處理器,以及向所有其他模塊提供存儲功能的多端口幀緩沖。
多端口幀緩沖用作匯集器。所有其他模塊與幀緩沖進行雙向數據傳送,和別的模塊進行通信。攝像傳感器接收到的視頻圖像被送入攝像傳感器前端模塊。攝像傳感器前端模塊處理視頻數據,將視頻存儲到幀緩沖中。然后,H.264編碼器讀取幀緩沖中的視頻數據,完成編碼過程。H.264編碼器將壓縮后的比特流送回幀緩沖,進行存儲。最后,以太網MAC模塊讀取幀緩沖中壓縮后的比特流,將其發送至以太網。
采用這種集成方式,電路板上的其他元件只有攝像傳感器、DDR2-SDRAM、閃存和以太網PHY芯片(圖2所示為這類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

詳細設計
H.264編碼器模塊
該設計中使用的H.264編碼器是EyeLytics公司提供的IP內核,它針對監視應用進行了優化。這一內核具有很多監視功能,包括多通道支持、恒定質量速率控制、幀內/幀間模式、QPEL、CABAC,并且邏輯門數量較少。
“Raster to Block”模塊(圖3左側所示)按照光柵掃描順序讀取來自幀緩沖的圖像,以宏模塊格式重新排列這些圖像。然后,將其發送至運動估算引擎和空間估算引擎。運動估算引擎讀取來自幀緩沖的參考圖像,搜索參考圖像,找到當前宏模塊的運動矢量。運動估算引擎還確定了每一宏模塊所使用的最佳劃分。

H.264規范支持4種不同的幀間預測宏模塊劃分以及4種不同的子宏模塊劃分。最佳運動矢量和最佳劃分以及相應的估算宏模塊編碼成本被送至模式確定模塊。最佳運動矢量和最佳劃分信息還被送至運動補償引擎。運動補償引擎獲得相應的參考區,完成半象素和四分之一象素濾波,為當前宏模塊產生幀間預測。
空間估算引擎使用同一圖像中相鄰象素值,找到當前宏模塊的最佳估算值。H.264規范共定義了9種幀內4x4亮度模式、4種幀內16x16亮度模式和4種幀內色度模式。空間估算引擎確定當前宏模塊中使用的最佳亮度和色度模式。最佳模式以及相應的估算宏模塊編碼成本被送至模式確定模塊。模式確定模塊比較宏模塊編碼成本,確定要使用的最佳預測。預測可以是幀內或者幀間預測。最佳幀內模式被發送至幀內預測引擎。幀內預測引擎使用鄰近象素值為當前宏模塊產生幀內預測。
基于模式確定結果,變換和量化引擎從當前宏模塊中提取出預測值。然后,它進行變換和量化,產生量化系數。宏模塊信息采集器收集量化系數和其他宏模塊信息,例如,運動矢量、幀間預測模式和幀內預測模式等。采集信息被送至CABAC模塊,產生最終的比特流。使用基于前后關系的自適應二進制算法編碼來完成這一工作。得到的比特流被送至幀緩沖。
通過以下三步來產生運動估算引擎和運動補償引擎使用的參考圖像:逆量化、逆變換和解塊。解塊模塊減少了圖像中的塊狀假象。將處理后的圖像發送至幀緩沖,用作下一幀周期的參考圖像。
目前基于DSP SoC的方案在監控市場占主流地位。一些FPGA廠商希望能在差異化和客戶定制化方面顯示出自己的優勢。通過針對監控應用將FPGA器件和MPU/DSP結合在一起,設計師能從可編程協處理器的固有靈活性中得到好處,還可利用FPGA將精力集中在開發算法上,以充分利用MPU/DSP的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