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系統闡述了我國企業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環境會計;核算
一、企業環境會計核算名不符實
會計活動作為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企業的相關決策者提供著直接的基礎信息。會計活動日益受到企業相關決策者的重視。企業環境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新的分支,要從微觀領域,采用適當的計量手段,全面、連續、系統地反映企業的環境支出、環境收益情況,并對企業的環境行為進行監督和分析,為相關的信息用戶提供全面的企業信息。
出于企業自身利益的考慮,企業都并不愿意過多地考慮對環境的保護,發生的支出絕大多數是來自政府部門的壓力,考慮來自社會的壓力都很少,更不用說企業自覺考慮環境保護了。企業環境會計核算缺乏應有的自覺性。進行全面的環境會計核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環境會計作為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理論與實務必然有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還不能在短期內從其中直接受益,政府的強制力是非常必要。
二、企業環境會計核算與傳統的財務會計核算的關系
未能很好地處理企業環境會計是財務會計的一個分支,它必然秉承財務會計核算的方法體系,與財務會計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環境會計與財務會計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企業會計工作中,就要正確處理好企業環境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保證會計核算體系的科學合理。
如果將環境會計與財務會計作為一個體系中的兩個部分,則首先應劃分各自的核算對象。其次要明確二者的核算原則,并要考慮二者的合并。最后還必須考慮環境信息與財務信息的集中披露。如果將環境會計與財務會計作為兩個獨立的核算系統,則主要考慮的是其中的主次關系。毫無疑問環境會計系統將起補充、輔助的作用。但目前還沒有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使企業環境會計在實務中無所適從。
一項關于企業環境會計實務的調查顯示:企業財務人員對“政府可能會日益加強環境立法”這一問題基本上持肯定的判斷,對“環境問題在近期內會成為一項重要的對外披露事項”這一問題則持不同意見。說明企業環境會計與傳統的財務會計的關系還沒有處理好,即便是專業人員也存在異議。實際上,解決上述問題的核心是環境會計的對象問題,即對環境支出和環境收益是從宏觀上進行核算,還是從微觀上進行核算。如果從宏觀上進行環境核算,那將是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必然與國民經濟核算部門相獨立,因而此時,環境會計與財務會計應作為兩個獨立的系統來處理。如果從微觀上進行環境核算,則是企業環境核算,起碼當前應當與財務會計相一致,或者說是企業整體財務核算中的一部分。從目前來看,環境會計應立足后者,微觀方面做好了,推廣到宏觀上去才有基礎。
三、企業環境會計核算專業力量薄弱
提高財務信息質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國當然也不例外。防止財務信息失真,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努力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是當前頗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這里的專業素質往往被人們理解為會計專業知識,對與會計相關的專業知識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恰恰正是影響財務信息的深層次因素。在紛繁復雜的經濟業務中,當然不乏計量簡單的事項,也有相當的事項非常復雜,如企業未來可能的環境支出,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可能使得會計人員在進行經濟業務判斷時很難保證其正確合理,進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四、企業環境會計核算的審計、考核乏力
為了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正確、合理和有效,對會計工作進行審計是非常必要的。獨立、有效的審計是廣大財務信息使用者的有力保障。從已經發現的問題財務信息看,核心原因就是企業或個人的自身利益。對企業環境會計來講,在企業中問題就更大。
其一,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是環境是大家的,治理要靠國家,讓企業花費大筆環境支出資金就必然存在抵觸心理,導致弄虛作假。
其二,由于沒有明確的法規制度,或者是現有法規與理想的環境會計存在差距,使企業在進行業務處理時,自主性太大。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不善的企業將設法少支出環境費用,以保證企業或個人所得,公有制企業和一些經營相對較好的企業則隨意列支環境費用,將本應由稅后開支的一些支出,也統統列入環境支出,以減少所得稅的交納。使環境會計信息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實際,達不到預期目的。
另外,由于考核把關不嚴,也給一些企業以可乘之機,應該進行的環境保護工作沒有進行。環境會計與國家的相關政策以及執法力度息息相關,拋開相關的環境法規來要求會計本身搞好環境會計是不現實的。
參考文獻
[1]李韜.《社會環境會計淵源及構造探討》.《綠色財會》.2007(1)
[2]李永臣.《企業環境會計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
[3]耿建新、房巧玲.《環境會計研究視角的國際比較》.《會計研究》.20 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