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零部件的入廠物流作為實現精益生產的重要環節,受到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重視,因而對零部件入廠物流基本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 入廠物流;循環取貨;直接取貨
近年,我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來自國家商務部統計,2008年我國生產汽車934.5萬輛,同比增長5.2%,超過美國的868.1萬輛位居世界第二。日本生產汽車1156.4萬輛,同比減少0.3%,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
踏入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個汽車生產企業均面臨巨大的成本節約問題,各個汽車生產企業也日益重視供應鏈管理、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提升利潤的空間。國內的各個汽車主機廠也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供應鏈的優化,其中,優化零部件的入廠物流,將成為降低成本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汽車零部件入廠物流的概念
對汽車制造業而言,零部件入廠物流的主要功能是采購供應商的零部件,并按照汽車生產企業的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準時送到生產企業,滿足其生產需求[1]。零部件入廠物流是一項追求物流增值的經濟活動,是確保零部件在供應商、物流提供方以及生產企業之間流動的經濟活動,同時,其嚴密性和復雜性是其在運行過程中成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二、零部件入廠物流的結構體系
汽車制造企業的入廠物流的組織和運行的難度最大。由于汽車制作中,大部分零部件均由外協供應商提供,而主機廠主要是裝配的、檢測、質量保障的功能,一輛汽車或一個總成的幾個或幾千個零部件不是自制品,其存在采購范圍廣泛、統籌調度難度大的問題,影響可變成本的因素非常多,而這就會增加入廠物流的難度,也是入廠物流和其他物流模式的重要區別。
汽車制造企業的入廠物流體系結構(如圖2-1所示)。
在這個體系結構中,零部件生產廠是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主機廠則是供應鏈的核心企業,而零部件供應商則根據主機廠的需求在必要的時間必要的地方提供必要數量的零部件。主機廠根據對市場的預測,根據產銷計劃進行零部件的采購和供應。這個環節組織得好,可以大幅度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供應鏈的敏捷度。
從物流的角度看,零部件供應商主要分為國內的零部件供應商和海外的零部件供應商,而無論是國內的還是海外的供應商均有向其提供零部件服務的層級供應商作為支持,對于主機廠來說,有二級到n級供應商向其提供間接的服務。國內供應商(一級)向主機場供貨的運輸方式普遍是使用公路運輸為主。而目前公路運輸主要包括供應商直送運輸和主機廠采用milk run取貨的模式;本文所研究的部分是圖2-1中虛線方框的內容,即一級供應商向主機廠進行零部件供應的部分。該部分是零部件入廠物流的核心部分,也是零部件采購系統里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汽車行業主要的入廠物流運作模式
入廠物流模式有以下幾種:
(1)送貨制。由每個零部件供應商自行組織送貨到主機廠或供應商在主機廠周邊租貸的倉庫,運輸費用、成本、保險等均包括在產品價格中;
(2)循環取貨制。也就是通說的Milk-run,由第三方物流通過循環取貨,把從供應商處集的貨送到中轉倉庫,然后按照主機廠的生產計劃進行喂料到主機廠的倉庫或生產線邊;
(3)供應商園區,即在主機廠附近建立供應商倉庫;
(4)組件運輸,即供應商不是提供單件產品,而是在工廠組合生產后運輸到主機廠。
目前采用以下兩種入廠物流運輸模式為主:一種是循環取貨模式,另一種是對供應商園區的供應商直接取貨的模式,以下將簡單分析這兩種模式的情況。
1.循環取貨模式
循環取貨模式是汽車生產企業根據生產需求派送同一貨運車輛從多個零部件供應商處收取零部件的操作方式。具體運作方式是在每天固定時刻,運輸貨車從生產企業或者配送中心出發,根據已經設計好的線路、按既定取貨順序到多家零部件供應商提取零部件,并同時在提取零部件的過程中返還空容器,最后把零部件運回生產企業或配送中心的過程。其目的是縮短運輸距離、提高車輛裝載率和降低庫存。(具體操作見下圖3-1)。

2.入廠物流中循環取貨模式的特點
(l)多對一的運作特點
循環取貨在汽車零部件采購物流中廣泛應用,其原因是汽車生產企業的零部件供應商普遍很多,零部件種類更是超過4000種。假設由零部件供應商直接送貨到主機廠,將會影響主機廠的生產計劃,而且交接零部件作業繁復,造成資源浪費,因此按生產需求設計循環取貨的路線和方案,將可以提高裝載率和運輸效率。
(2)多頻率小批量定時性取貨
循環取貨模式是一個優化的物流系統網絡。其特點是多頻次、小批量、定時定量的取貨模式。首先運輸需要從多個供應商處提取多品種、少批量的零部件,一天可能需要到同一個供應商取幾次貨物,每次的貨量都是定量的,每天的取貨時間也是根據物流計劃執行。這樣可保持整體較低的庫存,最大程度地實現JIT供應。
(3)有嚴格的窗口時間與線路
循環取貨對取貨、到貨的時間要求得很嚴格,它以嚴格的窗口時間和行使路線的設定閉環運輸,使其在運輸總公里數最短、運輸裝載率最高。
(4)柔性的生產控制
循環取貨避免了企業倉庫建設、物料搬運設備、人工等方面的投資,又能及時滿足客戶需求。當生產發生異常的時候,可以靈活對應。
3.供應商園區直接取貨模式
為了達到減少庫存和縮短采購周期,部分零部件供應商會在主機廠周邊設廠,即供應商園區(Supplier Park)。零部件供應商的零部件一般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配送,即按照生產線的順序進行零部件的供應。
直接取貨是指主機廠安排物流車輛根據已經設計好的線路、按既定取貨順序到工廠鄰近零部件供應商提取零部件,并同時在提取零部件的過程中返還空容器。供應商園區直接取貨比循環取貨物流方式更加嚴格,具體包括以下2點,第一點,直接取貨物流方式核心特點是即時配送,即根據主機廠生產順序進行取貨,例如主機廠的生產線的生產順序是ACABCABC(各字母表示不同的車輛),則通過直接取貨的物流方式提取的零部件也是按照生產順序進行提取,從而做到JIT,必要時間把必要的零部件送到必要的地方。第二,主機廠向零部件供應商發送生產順序信息,要做到數據能夠實時更新,需要精確的物流系統進行運作指示。
4.供應商園區直接取貨模式的特點
(1)多頻次小批量即時性取貨
由于采取直接取貨的物流系統,零部件運輸不受外界因素,例如堵車等客觀條件影響,而且零部件供應商就在主機廠的旁邊,因此,可以做到主機廠需要什么樣的零部件,什么時候要這些零部件,都可以馬上送到。其特點是多頻次、小批量、非定時但定量的取貨模式。
(2)柔性的生產控制
供應商園區直接取貨的物流的取貨方式,能更適應柔性的生產。供應商園區的供應商往往離主機廠約2公里范圍內,如果主機廠發生生產異常,能馬上對應。例如如果生產線停止了運作,取貨也可以馬上停止,這樣,就不需要把零部件積壓在主機廠的工廠區內,避免存放混亂。
(3)與生產節拍一致的運輸時間
到供應商園區直接取貨的入廠物流模式,與生產節拍有密切的關系,由于是按生產順便把零部件送上生產線,因此,運輸的時間要和生產節拍配合,如果運輸時間過長,會導致零部件不能及時供上,生產線停線。
(4)簡單高效的物流環節
傳統的零部件入廠物流方式,在零部件到達工廠后需要把零部件運送到零部件存放區存儲(倉庫),作為安全庫存,待生產需要時由操作人員根據提取指示到庫存區域把零部件提取再運送到生產線旁,在這個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進行確認操作。而通過直接物流模式操作,將減少中間環節,零部件能直接運送到生產線邊。
零部件入廠物流是汽車生產企業生產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優化入廠物流,將使汽車生產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和生產效益。循環取貨和供應商園區直接取貨模式相結合的入廠物流模式將會是將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丁文霞.供應鏈管理下的我國現代汽車物流.物流技術.2005(12):44~46
[2]李志權.企業供應物流中循環取貨的運作及成本節省研究.中南大學.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