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天津市上市公司2008年年報中披露的數據進行整理,揭示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的質量現狀,提出加強應收賬款質量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 應收賬款;質量管理;壞賬準備
在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公司通常采取賒銷政策以吸引客戶,但賒銷導致應收賬款的增加,也為公司帶來了風險。近年來,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不斷增加、逐年沉淀,造成資產質量惡化。加強應收賬款質量管理,已成為上市公司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的質量現狀
通過對天津地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7家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對2008年度財務報告中披露的應收賬款相關數據進行整理,發現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質量普遍低下,具體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應收賬款數額較大
天津市17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08年度財務報告中,應收賬款的金額占主營業務收入和流動資產的比重普遍較高。(從表1可以看出)在2008年,有10家上市公司應收賬款金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超過10%,其中,創業環保比例高達68.91%;有9家上市公司應收賬款金額占流動資產的比例高于20%;有4家公司的這一比例達到30%以上。這兩個指標表明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堪憂,長此以往,公司將缺乏可持續發展以及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現金流。

(二)應收賬款賬齡較長
判斷應收賬款質量的關鍵是其流動性。逾期應收賬款的產生通常源于客戶喪失償付能力或惡意拖欠,逾期時間越長,形成壞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百利電氣只按種類披露了應收賬款,從其他16家上市公司的年報中可以看到,只有中海油服沒有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其余15家都存在5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海泰發展和ST天海5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比例超過了30%,天房發展和津勸業3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比例分別高達75.05%和73.51%(見表2)。

(三)壞賬準備計提不足
按照國際會計準則,企業一般對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計提100%壞賬準備,(如表3可見)只有天津港、中國遠洋和中海油服達到這一要求,其余上市公司計提壞賬準備都遠低于這一比例,僅對5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才計提100%。目前我國會計準則對計提比例沒有強制性要求,造成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進行盈余管理。一旦提高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往往導致上市公司突現虧損或盈利大幅下降。

(四)關聯方應收賬款較多
借助關聯方交易,上市公司資金或明或暗地流向大股東或其他關聯方。一方面上市公司巨額現金的流出,造成資金短缺,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與償債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當欠款方以物資抵債時,換來的劣質資產不但不能給公司帶來任何轉機,反而使公司的不良資產比例上升,加重了公司發展的包袱。如ST天海(天津市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其應收關聯方款項合計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高達87.27%(如表4所示)。其中,大新華物流有限公司是其控股股東,所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9.98%。
二、應收賬款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風險意識
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盡快地打開營銷局面,片面強調擴大銷售額,公司沒有信用管理部門或信用管理部門在未盡職對客戶資信度作深入調查、未對信用風險進行正確評估的情況下,即與新客戶簽訂賒銷合同,將產品賒銷給對方,造成產品銷售出去,形成大量應收賬款,貨款長期無法收回。這雖然短時間內擴大了銷售額,產生了較高的賬面利潤,大量貨款被客戶拖欠,不僅長期占用公司流動資金,且部分貨款最終無法收回,給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二)激勵機制設計不合理
有些公司為了鼓勵銷售人員完成銷售任務,往往只將銷售量或銷售額完成情況與工資獎金掛鉤,未將銷售毛利率、應收賬款回收率納入營銷人員考核體系,致使一些營銷人員為超額完成銷售量或銷售額指標,采取賒銷手段強銷商品,導致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給公司經營背上沉重包袱,影響了公司再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
(三)財務管理不善,監督失控
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層只關注生產與營銷,忽視財務管理,沒有健全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財務部門與營銷部門不及時核對賬目,對應收賬款沒有進行監控或失去控制,使核算與銷售相脫節的問題不能及時暴露或雖然知道公司存在逾期應收賬款,但具體該由誰來督辦、誰來清查回收沒有相關責任部門和催收機制。由此造成了企業的應收賬款賬齡老化,大量資金沉淀在應收賬款上,降低資產運營效率。
(四)賬務處理不規范,涉嫌利潤操縱
財務部門針對應收賬款實際壞賬的可能性計提壞賬準備是其正常的基本工作程序,一些公司沒有嚴格按照國家的會計準則及賬務處理程序進行操作,利用壞賬準備計提方法、計提比例或人為安排關聯方交易,操縱賬面利潤,最終導致實際壞賬卻長期掛賬的結果。
三、加強應收賬款質量管理的對策
加強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的質量管理,從應收賬款防范機制的建立和逾期債權的處理兩方面入手,及時收回應收賬款,加快公司的資金周轉,實現公司效益最大化。
(一)加強信用管理,嚴格信用政策
公司內部設立信用管理部門或安排專業信用管理人員來管理客戶信用。通過實地調查賒銷客戶的資產狀況、財務狀況、經營能力、以往業務紀錄、企業信譽等建立客戶信用等級檔案,通過加大資信調查力度,從源頭上扼制逾期應收賬款的增加和壞賬的形成,避免與有惡意拖欠行為的企業合作。
公司應當根據賒銷客戶的還款能力和信用級別,結合市場競爭及公司自身承受違約風險的能力,權衡增加的銷售盈利和預計要負擔的成本,制定和執行相對嚴格的信用政策,指導和協調公司的業務活動,把應收賬款控制在適當的水平,有效地減少壞賬、呆賬的發生,使公司資金的回收和周轉處在一個良好的軌道上。
(二)完善考核機制,嚴格合同審批
作為應收賬款形成經辦人的營銷部門和營銷人員應當是回收賬款的主要責任人,應把貨幣資金回籠情況納入銷售業績考核中并與其工資獎金掛鉤。對應收賬款形成的壞賬損失相關責任人應當承擔一定比例的經濟責任,調動營銷人員對催收應收賬款的積極性,增強其風險意識和責任感。
按照相關法律和法規要求,規范合同的格式和內容,重視重大賒銷合同的簽訂、復核,嚴把賒銷合同審批關。賒銷批準權應高度集中,所有賒銷業務,均需經過有審批資格的經辦人員審批后方可辦理。公司應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制定賒銷分級審批制度,賦予不同級別的人員不同的賒銷限額審批權,超過限額必須呈報上一級領導審批,避免業務人員有意識賒銷,從中牟取私利。
(三)建立臺賬制度,動態監測分析
公司應當按照不同客戶分別設立應收賬款臺賬,詳細記載業務部門及責任人名稱、應收賬款發生時間、金額、結算方式、合同期限、折扣條件、增減變動、余額、賬齡等相關信息,財務部門根據有關資料定期(按月、季、年)編制應收賬款明細表,及時向管理人員和有關部門反映應收賬款的收回、余額等信息。
財務部門應配合信用管理部門,定期對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客戶品質、賬齡等情況進行分析。在分析中應利用比率、比較、趨勢、結構等分析方法,分析預期壞賬風險及對財務狀況的影響,及時采取措施,調整公司信用政策,努力提高應收賬款的收現效率。
(四)建立收賬制度,加大催收力度
公司確定賒銷產品時,就擬定好收賬策略,逐步進行賬款的回收,做到既收回賬款,又不影響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通常情況下,各個客戶拖欠或拒付賬款的原因不盡相同,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公司需要采取不同的收賬政策。對于信用記錄好、因某些特殊原因而暫時無法如期付款的客戶,則需派人協商解決,達成新的協議,爭取妥善友好地解決問題。對于信用記錄差、惡意拖欠貨款的客戶,立即停止對其進行信用賒銷,并積極、堅決催收賬款,如果催收失敗,迅速訴諸法律。
(五)健全壞賬準備制度,及時核銷壞賬
現行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公司應于每年年末,采用合理的方法,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計入資產減值損失。這樣即可較好地貫徹權責發生制和配比性原則,避免虛盈實虧,真實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同時,公司應對確認的壞賬及時進行核銷處理,保證資產的質量。一般符合下列條件,可以確認為壞賬;債務人破產或者死亡,以其破產財產或者遺產清償后,仍然無法收回;債務人逾期三年未履行其清償義務,且具有明顯特征表明無法收回。
(六)落實《暫行規定》,及時披露關聯方交易
因此,當上市公司與關聯方進行交易時,要嚴格執行財政部《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2001),并對關聯交易的金額或相應比例、未結算項目的金額或相應比例、定價政策等事項應及時披露,否則上市公司將承擔不及時或不真實的相應責任,相關部門應對此加強監管。
參考文獻
[1]胡玉明.財務報表分析[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張子健,占慧蓮,謝續朋.淺析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的質量管理[J].會計之友.2008(3)
[3]朱勤豐.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07(3)
[4]何濤.淺談應收賬款的管理問題及對策[J].企業家天地.2007(2)
[5]章振東.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之我見[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