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戰略作為管理會計領域受關注程度較高的一個主題,對組織的預算體系有著巨大的影響。企業采
用的戰略不同,對企業的預算體系的要求也不同,企業的預算體系要根據企業的戰略進行設置。
【關鍵詞】 戰略;預算;權變理論
戰略作為管理會計領域受關注程度較高的一個主題,對組織的預算體系有著巨大的影響。許多學者在進行預算的研究中均把組織的戰略作為一個重要的控制變量。Simons(1987,1990)認為管理控制系統只有與組織的戰略相結合,才能取得競爭優勢和較好的績效。Govindarajan和Gupta(1985)的研究也表明:組織所采取的戰略、內部結構和控制系統會影響組織的績效。
一、戰略的定義與分類
Chandler(1962)認為戰略就是決定出企業長期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并據此采取相應的行動和分配資源。
Hofer和 Schendel(1978)把戰略分為三類:公司戰略(corporate strategy)、事業戰略(business strategy)和作業戰略(operational strategy)。公司戰略指的是公司要經營哪些經營單位并決定相應的資源分配。事業戰略著重于組織的各個單位如何在所處的產業競爭中進行成功的戰略定位以獲得競爭優勢。作業戰略是各個作業部門在公司戰略和事業戰略的約束下,使用各自的能力,使資源配置的效果最優(Porter,1980)。
Miles和 Snow (1978)按照不同的產品的市場特征,把組織的事業戰略分為四類:防御者(defender)、開拓者(prospector)、分析者(analyzer)和回應者(reactor)。防御者所處的環境穩定,產品范圍少,通過低價或高品質進行競爭,強調控制、效率與集權。開拓者的環境不確定,永遠在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和產品,采用彈性結構。分析者結合以上兩者,以傳統產品為主?;貞呤且环N失敗的戰略,由于戰略和組織結構不匹配,所以組織難以把握機會。
Porter(1980,1985)把組織的事業戰略分析三類: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成本領先戰略是指組織盡量把產品的生產標準化,以強化成本控制,把規模經濟和市場占有率作為主要目標,這要求企業進行高效率的生產,產品設計足夠簡單,投入成本低,銷售成本低,研發和廣告費少等特點。差異化戰略是指企業追求以創新獲得獨特,當然提供獨特的產品或服務的前提是顧客接受企業的價格,這種戰略的特點是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在質量、種類、顧客服務、送貨方式、品牌形象等方面比競爭對手出眾,注重于研究開發和創造性。集中化戰略是追求在特定的顧客或市場細分獲得競爭優勢。
在關于研究管理控制系統與組織戰略的文獻中,大部分的學者都是以事業戰略的分類來探討。
二、預算
阿特金森等(2003)認為預算是對能夠揭示一個財務計劃是否達到了組織目標的資金流入和流出的定量表述。預算還起著計劃和控制的作用,是管理會計系統中設計和操作部分的中心環節。
霍普、弗雷澤(2003)則認為預算是一個用財務術語來描述的計劃,是控制績效的基礎,也是一種對資源的分配、一項花費的特權,以及對財務結果的一項承諾。
享格瑞、達塔、福斯特(2004)認為預算是計劃與控制中最常用的工具。預算鞭策管理人員向前看,把戰略轉化為計劃,在組織中進行協同與溝通,并提供一個業績評價的標準。在報告期末,管理人員把實際結果與計劃的業績相比較。管理人員的任務是查明實際與計劃產生差異的原因,并把這些差異所提供的信息作為反饋以用于日后的學習和改進。管理人員也使用非財務差異,如次品率和顧客滿意度,來進行控制并評價不同部門、分部和經理的業績。
三、戰略和預算
享格瑞、達塔、福斯特(2004)認為管理人員通過計劃和預算系統和控制系統來實現戰略轉化為行動。包括:
(1)選擇組織目標,預測在不同方法下實現目標所帶來的可能結果,決定如何實現預期目標。
(2)將目標以信如何實現傳達給整個組織,一種常用的計劃工具是預算。
預算是管理層擬定的行動計劃的數量表示,可用來協調實施該計劃過程時需要完成的工作。預算通過描述下述事項來表述戰略:銷售計劃、完成銷售目標所需要的成本和投資、預計現金流以及潛在的融資需要。準備預算的過程要求公司在各業務部分間及供應商和客戶間進行協調與溝通,還把預算和控制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刂瓢?
(1)采取措施實施計劃中的決策。
(2)確定如何評價業績以及提供何種反饋以有助于將來的決策。
每個人都會關注自己如何被評價,傾向于那些使他們的業績看起來最好的評價方法。業績評價告訴管理人員,他們以及他們的下屬部門績效如何。把報酬與評價聯系起來有助于激勵管理人員。這此報酬包括內在的(工作做得好所帶來的自我滿足)和外在的(與業績掛鉤的薪酬、資金和提升)。由于預算是能與實際業績作比較的標桿,預算既是一個計劃工具也是一個控制工具,計劃和控制通過反饋相聯系。反饋包括管理人員對過去業績的檢驗,以及對在未來制定更佳決定和計劃所需備選方案的系統探索。反饋可能會導致目標的變更,可選決策確認方法的改變,以及預測中信息收集范圍的改變。
Palmer(1992)分別以Miles和 Snow (1978)和Porter(1985)事業戰略分類為基礎來研究組織的不同事業戰略的選擇對其戰略性管理會計系統的影響(具體內容見表1和表2所示)。

資料來源:張瑞當,張允文(2001)
通過比較上述兩張表格,可以發現兩者大同小異,沒有實質性的差異。Miles和 Snow (1978)的防御者戰略類似于Porter(1985)的成本領先戰略。Miles和 Snow (1978)的探索者戰略類似于Porter(1985)的差異化戰略。就以Porter(1985)的分類探討戰略和預算的關系。如果企業采用的是差異化戰略,企業的預算就應該向研發和營銷等領域投入,這些領域的投入會在成本的預算中占據較大的份額。
預算體系要能夠及時提供詳細的研發、設計和行銷方面的事前信息,標準成本和是否達到企業的預算目標在企業的業績評價中不是特別重要。只有這樣企業的預算體系才有利于企業戰略的執行。采用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預算應更多的投入的制造環節,企業在預算的制訂中更關注對競爭者的分析和企業產品的分析。標準成本和是否達到預算目標在企業的業績評價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由此可見,企業采用的戰略不同,對企業的預算體系的要求也不同。企業的預算體系要根據企業的戰略進行設置,企業戰略是影響企業預算實施效果的一個重要權變因素。
參考文獻
[1]阿特金森,班克,卡普蘭·楊著,王立彥等譯.《管理會計》,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三版,2003
[2]霍普,弗雷澤著.胡金濤譯.《超越預算:管理者如何跳出年度績效評估的陷阱》.中信出版社,2005
[3]享格瑞,達塔,福斯特著.王立彥等譯.《成本與管理會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11版,2004
[4]張瑞當,張允文.《策略、組織結構與環境對管理會計資訊系統的特征與績效之影響》.《管理評論》.2001(4)
[5]Chandler,A.,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6]Govindarajan,V.and A. K. Gupta,1985,“Linking Control Systems to Business Unit Strategy: Impact on Performance,”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0(1), pp.51~66
[7]Hofer,C.W.and D.Schendel,1978,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West Publishing Co
[8]Miles,R.W.and C.C.Snow (1978),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New York:McGraw-Hill
[9]Palmer,R.J.,1992,“Strategic Goals and Objectives and the Desig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s,” Advance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1,pp.179-204, JAI Press Inc
[10]Porter,M.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New York:Free Press
[11]Porter,M.E.(1985),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Free Press
[12]Simons,R.,1987,“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s and Business Strategy:An Empirical Analysi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2(4), pp.357~374
[13]Simons,R.,1990,“The Role of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in 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New Perspectives,”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5(2),pp.12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