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工會計信息系統對會計信息的處理表現特征
1.復雜性
(1)信息關系復雜。會計信息主要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和損益幾大部分的信息,這些信息有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緊密關系。
(2)信息接口復雜。會計信息是以貨幣形式綜合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信息的源頭和終點觸及產、供、銷每個環節以及人、財、物每個部門或單位。
(3)信息計算復雜。會計信息的處理自始至終離不開各種計算方法,如固定資產折舊有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存貨計價則有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2.有序性
會計系統對經濟活動的反映與監督是根據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連續不斷進行的,期間,涉及會計信息的判斷、確認、分類、計算、組合、復核、記錄等多個技術環節來生成對外會計報表和對內的財務報告,開始下一個會計期間的循環。這些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不得隨意打亂如跳躍。
3.規范性
會計信息處理具有一整套系統,完整的程序和方法,必須遵循“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會計信息的收集、處理、交換均必須以有形的實物為載體,如出庫單、發票等原始憑證,活頁式、訂本式的帳薄,具有一定格式的會計報表等,對于每一環節的處理結果都具有可驗證性,并可追溯其來龍去脈,提供清晰的審計線索。
4.分散性
由于會計信息系統綜合、系統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全貌,使得會計信息處理的工作量很大,需要多名會計人員分工協作才能完成。為避免人工在任何環節與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的計算、記錄等方面的差錯,根據復式記帳原理,環環檢查、平行登記、帳帳核對、試算平衡等技術要貫穿于整個處理過程。
5.單一性
(1)會計主體單一。會計信息系統僅收集、處理和交換與主體直接相關的經濟事項的信息。
(2)會計期間單一。會計系統只能以“月 ”作為最小會計期間來提供會計信息,不能提供更小單位期間的信息,另外,還有貨幣計量單一、核算方法單一、信息確認單一。
二、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對會計信息的處理表現特征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在保持原有共性(規范性)的基礎上,與手工操作比又具有如下特征:
1.集中性
(1)信息處理的集中,會計電算化后,原需由多人不同崗位分別完成的記帳、算帳、報帳工作往往只需一、二臺計算機即可實現,尤其在網絡或多用戶的環境下,同一信息組可以被不同的用戶共享、信息處理集中化的特征更加明顯。
(2)信息存儲的集中,在電算化條件下,系統信息是集中連續存儲的,只要計算機有存儲空間,可跨年度存儲和利用會計信息。
2.自動性
由于電子計算機具有強大的運算功能。系統由計算機來執行從會計憑證到財務報告全過程的信息處理,人工干預大大減少,客觀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處理過程的諸多環節,再者,計算機又承擔其計提折舊,存貨計價和成本計算等復雜的核算工作。
3.多元性
(1)收集信息的多元化,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電算化的基礎上,會計系統通過對各個部門的信息接口轉換,接受貨幣形態的信息,亦可接受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寬敞。
(2)提供信息時間的多元化,在電算化會計系統終端,會計期間已不再是提供會計信息的約束條件,不僅可以按照現定的月、季、年來披露會計信息,且可以隨機快速地生成所需信息。
(3)處理信息方法的多元化,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在主體認定的計算方法的同時,如果需要亦可選用其他備選方法。
三、計算機引入會計工作的作用
(一)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和效益
1.實現會計電算化,大量的會計核算工作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大大減輕了會計人員手工勞動的強度,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同時可以避免很多限于人的處理能力而不可避免的錯誤。
2.很多手要難以使用的科學而復雜的核算方法得以引入日常的核算工作,使得會計核算更準確、更真實可靠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3.核算所需要的原始數據可以直接從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提取,從企業的成本核算可以準確核算到每一工序甚至一個人,避免了手工處理攤銷人為任意性。
(二)增強了提供信息的能力,為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創造條件
1.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經濟信息細化到每一工序甚至個人,使領導者可以隨時了解生產情況;可以及時采取措施調整和控制生產進程。會計的事前、事中控制得到了實施。
2.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信息全面及時反映,使企業可以利用各種經濟活動分析方法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處理,為企業進行宏觀管理提供了確實可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