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場經濟環境下,正確有效地防范醫院財務風險對醫院的持續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應增強財務風險意識,積極關注醫院理財環境變化,進一步完善內部財務監督機制,以增強防范和控制醫院財務風險的能力。
【關鍵詞】 市場環境;醫院;財務風險;防范
一、醫院財務風險的含義界定
風險就是可能發生的危險,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能引起災害和損失的不確定事件。作為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醫院,在其運行過程中,肯定會不可避免地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財務風險則是醫院諸多風險中最常見的一種。所謂財務風險即是指醫院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醫院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而蒙受損失的可能。其主要特征是:
(1)財務風險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廣泛性。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財務環節并體現在多種財務關系上,且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來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避免可能造成的損失,但要徹底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
(2)財務風險的存在具有潛在性。風險是一種可能性,財務風險潛存于醫院的財務運作中,能否從潛在風險轉化為現實風險,需要一定條件。財務人員只有正確及時地識別出潛存于財務工作中的風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可以避免財務風險從潛在轉化為現實。
(3)可預測性。財務風險的產生和發展是具有規律的,隨著現代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進步,對財務風險的發生時間、范圍和程度能進行科學的預測。
二、醫院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醫院財務風險的產生,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總體來說,可歸結為外部宏觀環境的不利影響和醫院內部財務工作的不足兩個方面。就前一方面而言,外部宏觀環境包括國家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這些因素存在于醫院之外,具有醫院財務決策難以改變的外部不確定性,但對醫院財務管理和資金運用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國家的有關政策要逐步適應WTO的游戲規則,相關衛生政策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境外的慈善機構、醫院集團等紛紛來我國投資建立醫療機構,加劇了醫療市場的競爭。這就要求現代醫院財務管理系統必須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否則就會產生財務風險。
就后一方面而言,醫院內部管理制度、籌資結構、投資項目分析、資金回收、理財人員素質與風險意識、經營者道德約束等方面的問題是醫院財務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
三、醫院財務風險的防范之策
1.關注外部環境變化。外部環境的變化會給醫院的經營管理造成風險,因此應關注這些變化,防范可能造成的財務風險。醫院應了解市場需求和變化,明確醫院的市場定位,積極了解國家政策法規,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外部環境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并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的政策和改變管理方法,積極主動提高醫院對理財環境變化的適應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因環境變化給醫院帶來的財務風險。
2.培養高素質人才,增強財務風險意識。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日益國際化,醫院財務將面臨著各種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不僅要能夠應用理論方法進行財務風險分析,且還要能夠對具體環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條件進行合理假設和估計,并在此基礎上準確識別財務風險,及時發現和估計潛在的風險。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規避醫院財務風險的迫切需要。
3.完善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財務決策不僅關系到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甚至關系到醫院的生死存亡。在融資決策過程中,醫院應通過資金成本的計算分析及各種籌資方式的風險分析,選擇合理的資金結構,并充分考慮償還能力,制定出借款、還款計劃和重大建設項目的費用安排。
4.強化風險控制關鍵環節。財務監督是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的重要環節,進一步完善內部財務監督機制是保障風險控制成效的關鍵措施。要改變以手工為主的信息監督方法,積極引進并擴大電子技術的應用范圍,改進和完善監督手段。要加強對財務管理活動過程的經常性檢查,形成點面結合,適時動態的監督新形式。加強在資金監督、資產監督、支出監督、崗位監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設,注重監督制度的整體性與系統性。著力于制度落實工作,做到核算上有會計監督,管理上有預算監督,職能上有內部審計,形成三位一體比較完善的部門財務監督體系,增強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彭韶兵.財務風險機理與控制分析[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