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靜 辜 江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砷化氫中毒合并中毒性心肌炎臨床特點。方法 收集急性砷化氫中毒合并中毒性心肌炎患者25例,經多次心電圖和心肌酶學檢查,取最明顯異常的一次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急性砷化氫中毒合并中毒性心肌炎的發生率為48.08%;心肌酶學檢查異常率為84.2%;心電圖檢查可呈現多種表現,以竇性心動過速最為多見,占65%。結論 急性砷化氫中毒之后易并發中毒性心肌炎,心肌酶學檢查異常發生率高,其次為心動過速,ST-T改變,I°AVB。心肌酶譜,心電圖應作為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
【關鍵詞】 急性砷化氫中毒;中毒性心肌炎
急性砷化氫中毒時以急性血管內溶血和腎臟損害為主要表現,同時可兼有心、腦、肺、肝、膽等重要臟器受累。本院自1996年至2008年共收治急性砷化氫中毒52例,本文對其中合并心肌損害25例進行臨床分析。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年來共收治根據GBZ44-2002《職業性急性砷化氫中毒診斷標準》確診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52例,合并中毒性心肌炎者25例(48.08%)。其中,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齡28.1歲(18-52)歲,均為從事冶煉的工人,除1例52歲男性有高血壓病史外,其余既往健康,單位體檢均無心臟疾病史。中毒原因:含砷炙熱爐渣不慎落入水中6例;放置含砷爐渣房屋漏雨4例;裝卸含砷爐渣時通風不足5例;用酸洗砷礦物4例;清掃冶煉廠煙道出汗皮膚攝入3例;放置含砷爐渣于床下,晾曬衣物并入住3例。作業環境均證實有高濃度砷化氫氣體產生,發病時間2~30 h。
1.2 診斷標準 ①有化學物質接觸史,排除有心臟疾病者;②有心悸、胸悶、心音低鈍、奔馬律等心血管系統癥狀;③心肌酶學檢查異常;④心電圖檢查有異常。凡有①②項加③或④項中任何一項者,即可診斷為急性砷化氫中毒并發中毒性心肌炎。
2 結果
所有急性砷化氫中毒病例入院時均進行心肌酶學和心電圖檢查,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則每周1次復查,取最明顯異常的1次檢查結果進行分析。
2.1 心電圖檢查結果 見表1。

2.2 心肌酶學檢查結果 心肌酶學檢查包括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a-羥丁酸脫氫酶(a-HBDH)的檢測。25例患者中全部異常2例,3項增高者9例,2項增高者9例,1項增高5例。
2.3 治療及預后 以病原治療為主,早期重點控制溶血反應,保護腎功能。起病后3~5天給予甲基強的松龍200~400 mg/d,補充還原型谷胱甘肽。在溶血停止后給予二巰基丙磺鈉進行驅砷治療。對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及早進行血漿置換(PE)聯合血液透析(HD)綜合治療。同時加強對癥支持治療,給予促心肌代謝藥物,以保護心肌,如:維生素C、肌苷、心肌極化液等;對心律失常較嚴重者進行心律失常治療。
經積極治療,痊愈出院22例,死亡1例(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出院時遺留I°AVB 2例。
3 討論
根據成人急性中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1],本文25例患者有化學物質接觸史,并出現相關的臨床癥狀,心肌酶指標異常,輔以心電圖檢查,中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成立。
目前認為中毒性心肌炎主要是毒物直接侵犯心肌、冠狀動脈,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水腫和代謝障礙,使心肌細胞除極化過程受到抑制,失去電激動能力,且產生溶細胞毒作用,導致大片心肌細胞溶解、壞死、凋亡;同時釋放大量血管活性激肽及兒茶酚胺,致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及發生嚴重的血管炎,還可導致廣泛彌散的出血。若炎癥得到控制,心肌供血改善,由此引起的改變多可逆轉[2]。此外,砷化氫為毒性極強的溶血性毒物,溶血后形成的砷-血紅蛋白復合物、紅細胞碎屑等使機體處于全身炎癥反應狀態,最終導致心臟等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
急性砷化氫中毒合并中毒性心肌炎的治療,應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心肌酶譜測定是診斷心肌損害的重要指標,提示可作為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以及早診斷中毒性心肌炎,并及時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楊英珍.全國心肌炎、心肌病專題研討會紀要.臨床心血管病雜志,1995,11(6):324-325.
[2] 胥耀之,陳君柱.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癥病毒性心肌炎15例.浙江醫學,2004,26(4):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