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亮
目前,尿分析儀與顯微鏡檢測的符合程度受到普遍關注,特別是紅細胞和白細胞符合率一直是檢驗人員和臨床醫生關心的問題。分析儀測定尿液具有操作簡單,快速。檢測少量尿液即可獲得多項定性,半定量結果參數等特點。由于分析儀測定尿液易受一些藥物及化學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文對尿液分析測定紅細胞,白細胞和顯微鏡檢測作一對比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 隨機抽樣762例患者晨尿,取樣后2 h內完成尿分析儀測量與顯微鏡檢查。
1.2 實驗方法 ①尿分析儀測定:使用桂林優利特UF50型尿十一項自動尿分析儀及配套試紙條。嚴格按儀器及試紙條使用要求進行操作,分析記錄紅細胞,白細胞的分析結果,并將紅細胞分“neg”(陰性)10 μl,25 μl,80 μl,200 μl 五組;白細胞分“陰性”,70 μl,125 μl,500 μl四組;②顯微鏡檢測法:取10 ml尿液,以1500轉/min;離心5 min。棄去上清液,以尿沉渣鏡檢,觀察全片。以平均10個高倍視野內所見紅細胞,白細胞平均值報告結果。正常紅細胞平均10個高倍視野<0-3/HP,白細胞平均<0~5/HP。
2 結果
檢測結果見表1。

3 討論
由表1可以看出,尿分析儀與鏡檢法結果比較。
3.1 紅細胞陰性,陽性(大于3/HP均作為陽性)符合率如下:陰性符合率=(489+13)/526=95.4%;陽性符合率=(49+54+74)/(95+57+84)=75.0%。
3.2 白細胞陰性,陽性(大于5/HP均作為陽性)符合率如下:陰性符合率=(394+92+36)/568=91.9%;陽性符合率=(97+26+33)/(113+32+49)=80.4%。
尿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或其破壞釋放的血紅蛋白中的亞鐵血紅素,具有類似過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過氧化氫,氧化鄰甲苯胺而呈色。由于過氧化物酶不僅存在于血紅蛋白中,也存在于肌紅蛋白及酵母菌中。故此項結果特異性較低,可出現尿夜分析儀測定的假陽性結果;另外,尿液放置時間過長,可導致細胞的變形,變質或破壞等多種變化,可出現鏡檢法的假陰性結果;同時尿分析儀既能檢測完整的紅細胞,又能檢測游離的血紅蛋白。因而使尿分析儀檢測結果高于鏡檢,導致兩種方法檢測結果的誤差。
尿分析儀檢測白細胞主要是測定粒細胞中酯酶的含量,由于中性粒細胞漿內的特異性酯酶可作用于試帶中的吲哚酚酯,使之釋放吲哚酚,與重氮鹽反應形成紫色縮合物,其顏色深淺與細胞多少成正比。如果尿液在膀胱中貯存時間過長或標本放置過久,使白細胞受破壞,酯酶釋放到尿液中,導致尿分析儀測定結果高于鏡檢;若尿液中細胞以淋巴細胞為主,則尿分析儀檢測結果為陰性;尿液被甲醛污染或含有高濃度膽紅質或使用某些藥物(如呋喃坦啶)時,可呈假陽性。尿蛋白大于5 g/L或尿液中含有大劑量先鋒Ⅳ號或慶大霉素等藥物時,可使尿分析儀檢測結果偏低或出現假陰性結果。若兩者結果相關性差異較大時,應結合臨床綜合分析。
由上可知,盡管兩種方法檢測紅細胞,白細胞陰性,陽性符合率都較高,但尿分析儀檢測紅,白細胞的影響因素較多,如儀器穩定性,靈敏度,試紙條的質量,以及尿液的理化性質的改變,存放時間的長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尿鏡檢法檢測結果受檢驗人員的檢測技術和尿濃縮倍數的影響,可出現檢測結果的差異。為此,若兩者結果相關性差異較大時,應對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做尿分析儀測定的同時做顯微鏡檢,為患者提供更加準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