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懿
【摘要】 目的 對鼻中隔矯正手術失敗并進行修正手術的技術方法進行探討。方法 對2001-2007年期間進行鼻中隔矯正修正手術的19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結果 所有患者全部治愈,隨訪6~12個月,未出現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連等并發癥。結論 鼻中隔偏曲修正手術需針對各自不同的臨床特點選擇相應的手術方法,可獲滿意的手術效果。
【關鍵詞】 鼻中隔;修正手術
鼻中隔偏曲為鼻科常見病、多發病。據報到因鼻中隔偏曲需要進行矯正手術者大約占6%[1],由于手術醫生操作技術掌握的不同以及患者術中的配合程度、解剖個體差異等諸多因素,臨床上手術失敗病例屢見不鮮,術后癥狀無緩解,或者影響其他鼻腔鼻竇疾病的治療效果[2],通常需作修正手術。由于該類患者都具有鼻中隔手術史,相應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隔軟骨或骨質局部不規則缺損、術腔組織粘連、瘢痕形成等諸多因素,導致再次手術時操作困難,極易出現鼻中隔穿孔或鼻尖塌陷等并發癥,手術難度較第一次而言明顯加大。本科于2001-2007年期間共對19例鼻中隔手術失敗的患者進行了修正手術,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病例資料 本組患者共19例,男14例,女5例。年齡17~61歲,平均31歲,其中18歲以下2例,兩次手術間隔時間為1~12年。外院17例,我院2例。伴頭痛、鼻阻5例,伴鼻竇炎11例,伴鼻息肉2例,反復鼻出血2例。其中15例為傳統鼻中隔矯正術患者,4例為鼻內鏡手術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經術前常規CT冠狀位掃描,以判斷偏曲的部位及程度及鼻腔、鼻竇病變情況。
1.2 手術方法 本組全部病例均采用表面麻醉和局部麻醉,先用1%丁卡因及0.1%腎上腺素棉片行鼻腔表面麻醉2次,再用1%利多卡因(內含0.1%'腎上腺素)行鼻中隔雙側黏膜下四點麻醉及中鼻道浸潤麻醉。
在0°、30°硬性鼻內鏡下,仔細探查前次鼻中隔手術切除軟骨的范圍,存留偏曲骨質的部位、程度及范圍。切口選擇應依據鼻中隔偏曲的部位而定,通常距偏曲骨或軟骨前緣0.2 mm處,根據情況做“C”形或“L”形切口。
沿殘存骨質邊緣用鼻中隔黏膜刀或者外科小圓刀仔細分離或切開粘連的鼻中隔軟骨膜或黏骨膜,剝離過程中應注意保持一側黏膜的完整性,以防術中鼻中隔雙側黏骨膜對穿,最后導致術后鼻中隔穿孔。 充分暴露偏曲部位后,對于偏曲的骨質部份應予以咬除,但對于軟骨則應在修剪整齊并且2/3層切開松解的基礎上盡量保留[1]。
對于特別尖銳孤立的棘狀突起,可用平鑿直接將其鑿除,但對于位置偏高或偏低的棘突骨質,則以耳鉆磨平為宜,以防過矯或鼻底部的大出血。
矯正明顯偏曲的部份后回復雙側黏軟骨膜及黏骨膜,然后檢查鼻中隔外觀、鼻腔通氣等情況[2],對于不足之處再次修正直至滿意為止。切口黏膜對齊復位,不做縫合,如伴有鼻竇炎及鼻甲肥大等病變則進行相應的處理,術后雙側鼻腔用膨脹海綿或凡士林紗條進行填塞。72 h后取出鼻腔填塞物。
2 結果
全部19例患者全部治愈,矯正滿意,隨訪6~12個月,未出現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連、鼻尖塌陷等并發癥。
3 討論
3.1 鼻中隔矯正術失敗的原因 經總結,本組患者初次鼻中隔矯正失敗的原因主要有:①術者技術不夠熟練,缺乏經驗,對偏曲程度較重或多個部位偏曲的患者只做了部分矯正;②對于高位、后段或者低位偏曲較為保守;③手術中鼻中隔黏膜損傷嚴重,為避免出現術后中隔穿孔不得不終止手術;④術中患者配合較差或麻醉效果不理想,或因出血較多致術中視野較差,最終導致手術不徹底;⑤合并鼻甲肥大、鼻竇炎或者鼻息肉等病變時未同時處理,導致術野小,操作不便,最終造成部分偏曲部位遺漏。
3.2 鼻中隔修正手術的經驗 結合本組病例,筆者認為在鼻中隔矯正修正手術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術前應進行常規CT掃描以掌握患者鼻中隔及其鼻腔、鼻竇的綜合情況;②術前必須用鼻中隔剝離器對殘余骨質和軟骨情況進行探查,針對不同的骨與軟骨缺失情況選擇相應的手術切口。鼻中隔前端切口適用于前、中部的偏曲病例。對于高位、后段的偏曲或棘突,宜行鼻中隔中段縱行切口;③如同時合并有嚴重的下鼻甲肥大、中鼻甲肥大和(或)息肉樣變、篩泡過度肥大,或者鼻息肉,應先行相應的手術處理,以保證再次鼻中隔矯正時,有足夠大的手術視野,便于操作;④對于鼻底部較為膨大的骨嵴宜采用耳科電鉆削磨,比采用平鑿更為有效,也更安全,可避免發生嚴重的鼻底出血[3];⑤手術中應盡量保證一側黏膜的完整性,如出現對穿,宜于術中采用黏膜轉瓣方式即時進行修復;⑥手術中應注意保留鼻中隔軟骨的上緣和前緣以避免鞍鼻和鼻尖塌陷等并發癥的發生[3];⑦手術后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
參 考 文 獻
[1] 李咸龍.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式及適應證的選擇.云南醫藥,2004,25:246-248.
[2] 汪廣平.鼻中隔偏曲的手術療法//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95-199.
[3] 肖紅俊,孔維佳,汪廣平,等. 再次鼻中隔矯正術.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