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勤 趙樹強
【摘要】 目的 探討白介素-8(IL-8)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的影響及血清IL-8檢測在監測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使用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治療中炎癥控制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經肺功能檢測確診為COPD的急性加重期中度35例患者給予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及激素治療前、后及36例健康成人的外周血測定IL-8及血白細胞(WBC)。結果 病例組血清IL-8及血WBC使用激素等治療前、后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與健康對照組比較也有顯著性差別(P<0.05),但使用激素治療后WBC是升高的。結論 IL-8不僅參與COPD的急性炎癥過程,在癥狀緩解的平穩期的患者中也有明顯增高,提示它參與了COPD病程的進展,是氣道炎癥不可逆轉的原因之一;血清IL-8可作為觀察AECOPD使用激素治療中炎癥控制的敏感指標。
【關鍵詞】 白細胞介素-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質激素
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呈進行性發展,其患患者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重。慢性炎癥被認為是COPD的特征性改變,中性粒細胞是影響COPD病程的主要炎癥細胞[1]。IL-8是一種由中性粒細胞產生的強有力的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和活化因子[2],在COPD氣道炎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感染是導致COPD急性加重最常見的誘因,AECOPD除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外,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短期全身應用,可促進病情緩解和肺功能的恢復[3],但激素使用后可使白細胞增高,不能反映AECOPD炎癥控制情況,本研究旨在探討炎癥因子IL-8對COPD病程的影響及血清IL-8檢測在監測AECOPD使用激素治療中炎癥控制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收住我院呼吸科的AECOPD中度患者35例為病例組,入選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診斷標準[3],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齡53~85歲,平均71歲。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痙、平喘等治療,另加用靜脈滴注甲強龍40 mg/d(依病情而定),3~5 d癥狀好轉后劑量減半,以后每3 d減半,總療程10~14 d。;另選無肺部疾病史,經肺功能檢查排除COPD的健康體檢者36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齡51~80歲,平均69歲。入選者均除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及結締組織疾病等系統性疾病。
1.2 血標本采集 病例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次晨及10~14 d病情緩解后,空腹抽取靜脈血,檢測血WBC及血清IL-8。
1.3 測定方法 采用雙抗體ELISA方法測定IL-8,IL-8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實驗方法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WBC采用血細胞自動儀計數,健康對照組空腹抽取靜脈血用同樣的方法檢測上述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x±s)表示,病例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病例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差別的t檢驗。
2 結果
結果見表1。

3 討論
COPD患患者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重,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其發病機制雖未完全明確,但目前普遍認為,氣道、肺實質、肺血管的慢性炎癥是COPD的特征性改變,其中中性粒細胞的活化和聚集是COPD炎癥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細胞因子IL-8可由巨噬細胞、氣道上皮細胞以及嗜中性粒細胞合成,同時也是重要的細胞趨化因子,可吸引中性粒細胞,促進中性粒細胞脫顆粒,誘導氣道上皮細胞IL-8基因的表達,導致IL-8的進一步分泌形成氣道內的炎性循環[4],在COPD氣道炎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也顯示COPD病例組治療前較治療后血清IL-8明顯升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后血清IL-8仍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也有顯著性 (P<0.05),提示IL-8不僅參與COPD的急性炎癥過程,也參與了COPD平穩期病程的進展,是氣道炎癥不可逆轉的原因之一。與牟小芬等[5]及梁偉強等[6]的研究結果相符。
激素作為強有力的抗炎藥物,可促進COPD病情緩解和肺功能的恢復,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也明確將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治療AECOPD寫入了新的《COPD診治指南》。但激素使用后可使白細胞增高,不能反映AECOPD炎癥控制情況。IL-8是參與COPD慢性炎癥的主要細胞因子[7],本研究病例組患者經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及激素治療后,隨著病情好轉,血清IL-8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顯著性 (P<0.05),表明血清IL-8可作為觀察AECOPD使用激素治療中炎癥控制的敏感指標。
通過本研究的結果分析,筆者認為IL-8參與了COPD的炎癥過程,且血清白介素-8作為炎癥指標,經濟、方便,可作為觀察AECOPD使用激素治療中炎癥控制的敏感指標。
參 考 文 獻
[1] 黎東明,陳瓊,何惠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中的中性粒細胞凋亡作用研究.中國基層醫藥,2005,12(5):517-519.
[2] Willems J,Joniau M,Cinque S,et al.Human granulocyte chemotactic peptide(IL-8)as a specific neutrophil degranu-lator:comparison with other monokines.Immunology,1989,67(6):540-542.
[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
[4] 劉景艷,修清正.細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中的作用.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2005,25(6):420-422.
[5] 牟小芬,田亞平,郭廣宏,等.探討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6和C-反應蛋白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氣道炎癥的影響.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6):615-617.
[6] 梁偉強,等.白介素-8等感染期反應物檢測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意義 青海醫藥雜志,2005,35(6):1-3.
[7] Lenfant C,Khaltaev N,et al.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Maryland:NIH Publication,2001: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