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君
【摘要】 B超監測卵泡發育與排卵具有直觀性好、重復性強、便于連續檢查等優點,是目前監測卵泡發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對30例B超監測與排卵的情況,結合基礎體溫測定、宮頸黏液結晶情況分析,討論了B超監測卵泡發育與排卵的獨特優勢,對黃體化卵泡不破裂綜合征的診斷意義和臨床治療不孕癥中指導用藥、提高受孕率,以及在人工授精中的特殊意義。
【關鍵詞】 B超監測;卵泡發育;排卵;不孕癥;臨床意義お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US in Monit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llicle and ovulation in infertility cases
LI Yan-jun.No.2 Peoples Hospital of Mengyin,Shandong Province276200,China
【Abstract】 Being direct,repetitive and contimal are the advantages of B-US in momt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llicle and ovulation. Atpresent, B-U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ns to do the job. In-this paper, according to 30 cases of B-US application, togetherwith thebasic measurement of body temperature and the cervical mucus crystalliz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unique advantage of the applica-tion of B-US in monit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llicle and ovulation. It is signfcant in the diagnose of unbreakable licteum follicle andthe medicine div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and to raise the pregnancy rate and the artificial-insemination.
【Key words】 B-US monitor; The development of follicle; Ovulation; Infertility; Clinical application
在卵巢生理功能的研究中,如何精確的觀測卵泡的發育和估計排卵日期,一直是產科臨床關注的一個重要難題。以往多依賴于基礎體溫和血及尿中激素水平的變化來估計排卵日期,但這些檢查因不能直接反映卵泡形態學改變,而使其臨床應用受到限制。B型超聲具有直觀性好、重復性強和便于連續檢查等優點,目前已成為監測卵泡發育的重要手段[1]。現將本院30例B超監測與排卵的情況進行分析,并探討其臨床意義。
1 資料和方法
1.1 監測對象 30例不孕婦女均來自本院婦產科門診,年齡22~36歲,均經過各種檢查,排除生殖系統的器質性病變,并有周期性月經。
1.2 監測方法 采用美國百勝Esaole 4000AU型超聲診斷儀,使用3.5 MHz凸陣探頭。適度充盈膀胱經腹部超聲檢查。自月經第8天起,每2 d B超監測一次,當發現有最大直徑≥15 mm的卵泡時,改為每天監測一次。排卵后又改為每2 d監測一次,直到下次月經來潮。每次監測觀察雙側卵巢形態、大小,記錄卵泡數量,測量卵泡或最大卵泡的3個垂直徑,以平均值代表卵泡大小,以最大卵泡(成熟卵泡)突然縮小(卵泡壁皺縮、卵泡內變為混濁暗區)或消失,以及子宮直腸窩內出現液性暗區為排卵指征[2]。B超監測同時連續測定基礎體溫,并且觀察宮頸粘液結晶情況,全部病例均連續觀察3個周期以上。
2 結果
2.1 無卵泡發育
3例表現為雙側卵巢呈實質回聲,內未見無回聲的卵泡聲像,6例雙側卵巢內僅見直徑<5 mm的無回聲出現,后自行消失,基礎體溫為單相,宮頸黏液為持續羊齒。
2.2 無優勢卵泡形成 6例單側卵巢內出現數個小卵泡,直徑約10 mm左右,最大直徑<15 mm,未見迅速長大的主卵泡,且卵泡形態欠規則,張力偏低,以后逐漸縮小消失。基礎體溫為單項或不典型雙項,宮頸黏液為持續羊齒,少數周期于黃體期見小橢圓體。

2.3 黃體化卵泡不破裂 B超監測7例見優勢卵泡形成后,卵泡繼續長大至34 mm以上,襄泡張力減低,襄壁變厚,直至下次月經來潮后才逐漸減小,直到消失。基礎體溫均表現為雙相,宮頸粘液黃體期均見橢圓體,2例行診斷性刮宮病理報告為分泌期內膜。

2.4 排卵 15例有成熟卵泡及排卵現象,均出現于單側勢卵泡迅速長大成熟,并逐漸向卵巢邊緣靠近,B超監測到11例最大卵泡出現在月經第10~16天,排卵在第12~18天,2例排卵延緩,最大卵泡出現在月經第20~22天,排卵在第22~24天,卵泡最大直徑在18~25 mm。基礎體溫為雙相,宮頸黏液黃體期見橢圓體,或羊齒狀與橢圓體并存。

3 討論
卵泡發育過程中,可在左右卵巢交替出現或較長時間在一側卵巢出現,有的卵泡生長到2.0 cm以上而不排卵,有的卵泡不發育,經治療效果不佳;而部分治療后卵泡過度生長,甚至達到4.5 cm以上而不排出等,情況多樣,從而導致不孕。
B超監測卵泡發育及排卵有其獨特的優勢[3]:①可在屏幕上直接動態觀察卵泡生長發育成熟,及排卵情況;②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可反復操作;③操作簡便快速,易于普及,尤其在基層醫院B超作為主要指標,聯合應用其他指標,預測排卵更為可靠。
黃體化卵泡不破裂綜合癥是無排卵型月經的一種特殊類型,為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4]。其月經周期規律、基礎體溫、宮頸黏液及子宮內膜等的變化,與正常排卵周期甚為相似,所以常誤以為有排卵現象,通過B超檢查監測,解決了這個問題。
指導臨床用藥。在不孕癥的治療中用藥物刺激卵泡發育時,既要掌握成熟卵泡的標準,又要注意防止卵泡過度增大,通過B超監測排卵,可在最適當的時候應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最后成熟,這樣有利于獲得比較成熟的卵子。
B超連續監測可以了解卵泡發育過程,準確預測排卵時間,有效提高不孕者的受孕率[5],特別對單側輸卵管阻塞者在行人工授精時,具有特殊意義,是其他監測排卵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使用超聲可連續動態監測卵泡發育情況,無創傷,且費用較低,能準確確認卵巢內有否卵泡及發育成熟,有否排卵及排卵時間,為臨床對癥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十分重要。
參 考 文 獻
[1] 樂杰.婦科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2] 郭萬學,周水昌.超聲醫學.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3:1268.
[3] 劉蘭仙.B超監測在排卵障礙不孕癥治療中的應用.中國超生診斷雜志,2003,(6):21-24.
[4] 顧美皎.臨床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711.
[5] 羅麗蘭.不孕與不育.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8:73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