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璐
重復異位妊娠是首次異位妊娠經手術或保守性治療后,再次異位妊娠者。由于近年來患者日益增多,故對該病的早期及時正確診斷治療極為重要。本文對我院3年來收治的25例重復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復異位妊娠25例(其中3次異位妊娠3例)占同期312例異位妊娠中的8.01%。
1.2 年齡及生育情況 患者年齡25~42歲,平均32.1歲。未產婦5例,經產婦20例。
1.3 兩次異位妊娠間隔時間 間隔最短6個月,最長14年,平均36.58個月。≤3年者17例,發生率68%,~5年者5例發生率20%,大于5年者3例,發生率12%。
1.4 臨床表現 有停經史20例。停經天數37~77 d;停經伴陰道流血23例。有腹痛11例;超聲提示盆腔包塊21例;4例超聲檢查提示未見異常。所有患者血β-HCG值均增高。
1.5 第一次妊娠治療情況外院治療8例。保守治療9例,行手術治療16例(腹腔鏡9例,開腹手術7例)。
2 結果
2.1 保守治療 11例患者未生育且符合保守條件而行MTX藥物治療,采用MTX 100 mg加入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5 d為1個療程;9例患者共14個療程均獲成功。
2.2 手術治療 腹腔鏡下手術9例,其中包括2例甲氨蝶呤治療后1周,血β-HCG下降不理想或出現腹痛及附件包塊增大而改行腹腔鏡手術;9例中有7例行保守性手術(輸卵管開窗術去除胚胎組織);2例行輸卵管切除術;經腹手術7例,其中患側輸卵管切除術5例,保守性手術2例。
3 討論
3.1 重復異位妊娠是指首次異位妊娠經手術或保守性治療(手術或藥物)后,再次在子宮外的輸卵管、卵巢或腹腔內妊娠者。文獻報道發生率為7.4%。本院收治的重復妊娠25例占同期異位妊娠312例的8.01%略高于文獻報道。究其原因仍以炎癥為主,前次異位妊娠經過藥物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均可能引起輸卵管管腔狹窄,部分粘連或管壁的部分扭曲,致使輸卵管通而不暢,也有因前次異位妊娠做患側手術輸卵管切除手術時,未按正規方式做全輸卵管切除,而殘留小部分輸卵管,且又未完全閉合而發生再通,故在同側殘余輸卵管又一次發生異位妊娠,另有報道對側輸卵管有嚴重病變者,再次發生異位妊娠者為28.5%。
3.2 重復異位妊娠的診斷與治療 重復異位妊娠的臨床表現有停經吏,不規則陰道流血,腹痛及盆腔包塊等。診斷并不困難,由于患者有異位妊娠的經歷,對異位妊娠高度重視,加上敏感的血β-HCG檢測和陰道超聲診斷,以及腹腔鏡的應用,使本院25例重復異位妊娠患者均未出現誤診。文獻報道,前次異位妊娠輸卵管切除后再次異位妊娠好發于對側;保守性治療后再次異位妊娠好發于原患側。因此,患者如無生育要求應做患側輸卵管切除和對側輸卵管絕育術,減少再次發生異位妊娠的后患。如患者尚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對側輸卵管正常,患側輸卵管切除一般不會降低患者的生育力。但如果對側輸卵管異常,宜行輸卵管保守性手術,雖然會增加再次異位妊娠的發生率,但也會給患者增加一些宮內妊娠的機會。如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血β-HCG值低,盆腔包塊小,無內出血則可用藥物(MTX)保守治療。
3.3 腹腔鏡治療 國外文獻報道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近期和遠期效果均優于開腹手術。術中可以分離盆腔粘連,剔除卵巢囊腫等合并癥;組織電凝后,凝固面可防止纖維素的滲出,減少術后粘連及輸卵管阻塞的機會。對患者損傷小,不干擾盆腔內環境,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并發癥少,提高術后宮內妊娠率及減少再次異位妊娠尤為重要。重復異位妊娠的治療原則基本與異位妊娠相同,包括輸卵管切除,保守性手術或藥物治療。對于患者生育愿望迫切的保守治療仍可采用。但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方式以采用較徹底的手術治療為宜。
參 考 文 獻
[1] 石一復.重復異位妊娠.實用婦產科雜志,1996,4:184.
[2] 吳國光,朱玲,劉穎.重復異位妊娠的相關因素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38(10):60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