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貞 陳文璞
【摘要】 目的 探討他巴唑引起的急性粒細胞缺乏癥的有效治療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5例他巴唑引起的急性粒細胞缺乏癥患者臨床資料。結果 4例在服藥后2個月內發(fā)生粒缺,1例在2年后發(fā)生。臨床表現(xiàn)均為突發(fā)高熱、咽痛。所有患者停用他巴唑,選用廣譜抗生素、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糖皮質激素等綜合治療,4例治愈,1例死亡。結論 他巴唑治療過程中應高度警惕并發(fā)急性粒細胞缺乏癥之可能。早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抗感染,迅速提升白細胞,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積極治療甲亢等綜合治療措施具有較好療效。
【關鍵詞】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他巴唑;粒細胞缺乏癥
粒細胞缺乏癥(粒缺)是Graves病(GD)患者應用他巴唑治療中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處理不當,易危及生命。本文就我院近3年來收治的5例他巴唑治療GD患者導致的粒缺臨床特點進行分析,以提高臨床醫(yī)生對本病的認識。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5例均為急診入院患者;女4例,男1例;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3歲;甲亢病史4周~3年,發(fā)現(xiàn)粒缺時間:4例為治療后4~8周,服用他巴唑30 mg/d,1例為不規(guī)則治療2年,服用他巴唑5 mg/d。
1.2 臨床表現(xiàn) 5例患者均以發(fā)熱、咽喉部疼痛而就診,伴心悸、乏力。體溫>39℃,最高達42℃,心率116~160次/min,5例患者均有扁桃體化膿。其中1例合并肺膿腫,1例合并重度肝損害。甲狀腺Ⅰ度腫大2例,Ⅱ度腫大3例,良性突眼3例,無惡性突眼。
1.3 實驗室檢查 在他巴唑治療前,5例患者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數(shù)均在正常范圍;4例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和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均不同程度升高,1例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和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正常,高敏促甲狀腺素(sTSH)均降低。入院時查白細胞總數(shù)為(0.7~1.5)×109/L,中性粒細胞數(shù)為(0.00~0.45)×109/L,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骨髓穿刺檢查,全部表現(xiàn)為粒系顯著減少,紅系及巨核系正常。血培養(yǎng):1例培養(yǎng)出銅綠假單胞菌,4例無菌落生長。
1.4 治療 入院后即實行保護性隔離,紫外線消毒病房,加強口腔護理和外陰清潔。應用強有力的廣普抗生素抗感染,其中4例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4~6) g/d聯(lián)合甲硝唑0.4 g/d,1例使用泰能1.5 g/d聯(lián)合丁胺卡那0.4 g/d聯(lián)合甲硝唑0.4 g/d,連續(xù)使用7~14 d。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提高白細胞,惠爾血150~300 μg/d皮下注射,連續(xù)使用4~11 d。停用他巴唑,對甲亢癥狀明顯者使用口服心得安控制心率,靜滴氫化可的松100~200 mg/d連續(xù)3~5 d,同時加強支持治療。
2 結果
經(jīng)上述綜合治療,4例患者搶救成功。在7~11 d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恢復正常,在7~14 d內體溫恢復正常。1例因嚴重感染出現(xiàn)重度肝損害死亡。在病情穩(wěn)定后2例患者接受了131I治療,1例患者行手術治療,1例改服丙基硫氧嘧啶,隨訪2年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數(shù)均在正常范圍。
3 討論
到目前為止,我國抗甲亢治療仍以抗甲狀腺藥物(他巴唑)治療為主,而粒細胞缺乏是他巴唑罕見而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文獻報道其發(fā)生率為0.1%~0.3%,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治療的2周~2個月內,個別也有發(fā)生在治療1年后[1]。在臨床上,白細胞計數(shù)少于2.0×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等于或小于0.5×109/L稱為粒細胞缺乏癥[2]。一旦出現(xiàn)粒細胞缺乏癥,極易引起感染、敗血癥、膿毒血癥,誘發(fā)甲亢危象,若診治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晌<吧?,是GD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Pearce等[3]在英國統(tǒng)計調查1981-2003年的523萬例GD病患者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患者中,部分患者出現(xiàn)死亡,其死亡原因49%是由粒細胞減少、缺乏所致。由于此癥發(fā)生率很低,發(fā)生突然,臨床上極易誤診為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肺炎、泌尿道感染等,要達到早期診斷,必須告知所有藥物治療的患者,一旦出現(xiàn)發(fā)熱或咽痛,需立即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一旦粒細胞計數(shù)小于1.0×109/L,立即停止用藥;如果粒細胞計數(shù)在(1.0~1.5)×109/L,必須密切監(jiān)測粒細胞計數(shù)。本文5例均以發(fā)熱、咽痛為首發(fā)癥狀,4例誤診為急性咽炎3~5 d、1例誤診為肺炎7 d,均為急診入院。4例發(fā)生在用藥2~8周內,1例發(fā)生在用藥1年后,經(jīng)搶救治療,4例患者搶救成功,1例因嚴重感染出現(xiàn)重度肝損害死亡。
粒細胞缺乏癥一旦診斷應立即停用他巴唑,給予保護性隔離,紫外線消毒病房,加強口腔、會陰部護理,避免發(fā)生醫(yī)源性感染。同時,進行綜合性治療。首先抗生素治療,在尚未獲得細菌培養(yǎng)結果之前,應迅速給予強有力的廣普抗生素治療,覆蓋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如第三代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及亞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等,或聯(lián)合一種特異性的定向抗生素,如萬古霉素、甲硝唑或林可霉素,以后根椐血、尿、大便、痰、分泌物等細菌培養(yǎng)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再調整用藥。其致病菌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多見,其次為革蘭氏陽性球菌,其中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后果最為嚴重。在應用廣譜抗生素時易發(fā)生二重感染,需注意口腔、痰、尿和糞便真菌檢查。若合并霉菌感染,應加用大扶康并監(jiān)測肝、腎功能變化。本文4例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聯(lián)合甲硝唑治療,1例重癥患者直接使用泰能治療,后因并發(fā)真菌感染加用大扶康抗真菌。4例感染得到控制,1例因感染未控制出現(xiàn)重度肝損害死亡。
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積極促粒細胞增生,造血生長因子,如惠爾血等重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治療粒細胞缺乏癥療效明確。它作用于造血干細胞[4],促使粒細胞增生、分化和成熟,刺激幼稚粒細胞向中性粒細胞分化,動員骨髓中成熟中性粒細胞的釋放,可使中性粒細胞迅速增多,并增強粒細胞趨化、吞噬和殺菌能力,常用劑量為每天2~5 μg /kg,皮下注射,大大縮短骨髓的康復和粒細胞恢復時間。過去粒細胞缺乏癥的死亡率在50%左右,自從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死亡率下降到5%以下[3]。本文5例均應用惠爾血150~300μg/d皮下注射,連續(xù)使用4~11 d,4例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恢復正常。結果表明:基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能有效地促進粒細胞生成,對粒細胞缺乏癥有良好療效。
除了積極控制感染和升白細胞治療外,還要注重甲亢的治療,甲亢患者伴有高熱、感染時,往往加重甲亢病情,并可能誘發(fā)甲亢危象。糖皮質激素及β受體阻滯劑,認為對甲亢起到病因治療作用。近年來有觀點認為Graves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甲亢只是其中的一種臨床表現(xiàn)[5],應用糖皮質激素可抑制自身免疫反應,可能對Graves病病因起到治療作用,糖皮質激素在足量廣譜抗生素基礎上短期應用,不僅在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多個環(huán)節(jié)抑制甲狀腺功能,還可以抑制外周組織T4向T3轉化,激素還可減輕免疫反應物對粒細胞系祖細胞的抑制和減輕中毒癥狀,提高機體對有害物質刺激的耐受性。β受體阻滯劑可控制心率,降低心肌代謝率,可以抑制外周組織T4向T3轉化,從而發(fā)揮抗甲狀腺作用。本文5例患者均在抗感染和積極升白細胞的同時,加用糖皮質激素及心得安治療。
從本文治療中我們體會到,控制感染、積極升白細胞以及積極治療甲亢,是治愈此類患者的成功保證。
參 考 文 獻
[1] 戴為信.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中國臨床醫(yī)生,2005,33(10):8-10.
[2] 葉任高.內科學.人民衛(wèi)生版社,2004:593.
[3] Pearce SH.Sponlaneous report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carbimazole and propylthiouracil in the UK.Clin Endocrind (oxf),2004,61(5):589-594.
[4] 張樹平,李立宏.藥源性粒細胞減少癥與粒細胞缺乏癥研究現(xiàn)狀.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5,22(6):80-82.
[5] 邱明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治療的反思.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82(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