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榮 趙雪梅 高 冰 劉衛東
【摘要】 今報告20例肝性糖尿病血糖與肝功能的關系分析,本組肝性糖尿病占同期慢性肝病總數的4.9%;其中肝功能Child B級 、C級的構成比顯著高于A級(P<0.01);空腹血糖均明顯升高,尤以Child B級和A級者升高更為顯著(P<0.01)。分析認為,肝性糖尿病的發生可能與肝炎病毒侵害以及患者的自身免疫反應致胰島損害有關。
【關鍵詞】 慢性肝炎;糖尿病;血糖檢測;肝功能分級
肝臟引起糖代謝異常是慢性肝病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但臨床有關肝性糖尿病的報道尚少。本院自1998年以來,共收治慢性肝病361例,本報告其中20例肝性糖尿病資料分析其血糖升高與肝功能障礙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肝性糖尿病例20例,男15例,女5例(3∶1);年齡36~41歲,平均51.6歲。患者均無糖尿病家族史。血糖升高均在肝病以后出現。患者的慢性肝病通過臨床癥狀、生化檢查以及B超、CT等確診。
1.2 臨床資料 本組中慢性乙型病毒肝炎4例,乙肝后肝硬化9例,丙肝后肝硬化2例,原發性肝癌5例(均在肝硬化基礎上發生)。糖尿病最短發病時間2~30個月。臨床表現口渴6例,多尿4例,多飲2例,多食消瘦10例。
1.3 方法與結果 血糖測定采用糖氧化酶法(正常值3.9~5.9 mmol/L血清)。結果空腹血糖為6.7~19.8 mmol/L,平均(13.25±0.01 )mmol/L,顯著高于正常值(t=5,P<0.01)。本組肝功能Child 分級,A級4例(20%),B級9例(45%),C級7例(35%)。其中B、C級構成比顯著高于A級(P<0.05)。A、B、C三級的患者空腹血糖均值分別為(10.6±0.02) mmol/L、(11.1±0.2) mmol/L和(8.6±0.5)mmol/L,經過統計學檢驗,A級與B級之間血糖均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均顯著高于C級(P<0.01)。
2 討論
文獻報道,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引起糖代謝紊亂而至肝性糖尿病的發生率分別為4.8%~9.8%和37.5%~50.0%[1]。本組為4.9%。慢性肝病患者中男性多見,因此,肝性糖尿病也男性多見。本組男女比例為3∶1,這與一般糖尿病男女發病率相近不同。肝性糖尿病的產生可能與肝炎病毒侵害以及患者自身免役反應致胰島損害有關。有實驗表明,肝性糖尿病患者服葡萄糖后血糖C肽水平低于正常。其次,由于肝功能障礙,致使肝臟對一些升血糖激素滅活減少,肝臟葡萄糖激酶活性降低,肝糖無合成減少,肝及周圍組織攝取葡萄糖能力減低。同時肝硬化患者可出現血中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血鉀癥可使胰島的B細胞變性,影響胰島素的合成與分泌。另外,治療時大量使用葡萄糖及腎上腺皮質激素,肝硬化門體循環分流者可出現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2]。
肝性糖尿病一般與肝病程度及肝功能異常程度有一定關系。本資料表明,隨著肝功能障礙的加劇,肝性糖尿病發生率明顯增加,而血糖的升高值在肝功能Child A、B級時卻較Child C級時為高(P<0.01)。這可能是由于肝功能嚴重障礙時雖然產生肝性糖尿病的因素仍在,但此時肝臟糖的合成,糖元的分解功能下降更甚,致使血糖有所下降。
肝性糖尿病的治療以降低過高的血糖為原則。應嚴格控制飲食,可給予高蛋白及高熱量飲食,但以營養平衡為度。飲食控制不理想者,可適當口服降血糖藥物。由于肝功能障礙,可導致藥物代謝顯著受損,易引起低血糖,故慎用雙胍類制劑。血糖控制仍不滿意時,可予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水平可稍高于原發性糖尿病。其次,應積極改善肝功能,治療原發病。腹水患者應用利尿劑時,須防止低血鉀,禁止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及食物。本病預后尚好,發生血管病變及酮癥酸中毒和昏迷者少見。
參 考 文 獻
[1] 徐希岳.肝硬化患者生長激素與血糖變化關系探討.臨床肝病雜志,1992,8(2):100.
[2] 葉維法.肝病治療學.天津科學出版社,19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