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杰
小兒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明顯的特點,許多臟器,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全。對許多藥極為敏感,因此,嚴格小兒用藥,正確選擇使用安全、有效的藥物是我們每一位醫務人員的職責。
1 正確選擇,不濫用藥物
1.1 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時常規應用抗菌素是不合適的,而且還會造成病原體對抗菌素產生抗藥性及其不良反應的威脅及藥物的浪費。70%的水瀉樣便為病毒與產病毒大腸桿菌所致,只需多喝水調整飲食,適當服一些消化酶類藥物及B族維生素即可,不必動用抗菌藥,而抗菌藥還可殺傷腸道中的有益菌,造成腸道菌群失調,拖延病情。
1.2 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濫用 維生素在兒童生長發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有些家長把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當作絕對安全的“營養藥”,長期使用,當身體不需時則會產生毒副作用,如:魚肝油作為“補劑”長期給兒童服用,致使體內維生素A、D濃度過高,出現周身不適,胃腸反應、厭食,骨及關節壓痛等慢性中毒癥狀。
1.3 解熱鎮痛藥的濫用 當前一些解熱鎮痛藥的效果肯定,但毒副作用也大,不宜長期使用。尤其小兒服用含阿司匹林的制劑,由于新生兒胃內酸度低,胃排空遲緩,藥物吸收慢,易在胃內形成黏膜糜爛。新生兒腎臟有效循環血量及腎小球過濾率較成人低30%。40%,服用含雙氯芬酸成分的感冒通易造成兒童血尿,不易作為治療感冒的常用藥。
1.4 激素類藥物應慎用 一般情況下盡量避免使用激素,長期應用雄激素常使骨骼閉合過早,影響小兒生長與發育。
1.5 長期大量輸注葡萄糖,新生兒腎小管對葡萄糖的最大回吸收量僅為成人的1/5,對糖耐受力低,持久地靜脈滴注可造成醫源性高血糖癥。
1.6 濫用丙種球種白 冬春季節小兒易感冒,一些家長認為“丙球”能增加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的發生率,這是不科學的。一是感冒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種類多且經常變化,而“丙球”所含的抗體不僅有限,而且缺乏特異性。二是健康兒童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正常。
2 嚴格掌握劑量,注意間隔時間
小兒的胃腸道處于發育階段,口服吸收率與成人不同,體表面積與體重之比較成人大,而且皮膚黏膜薄,局部外用吸收率大,血腦屏障功能較差,藥物代謝功能低,腎小球濾過率低,故兒童用藥不是單純的將成人劑量縮減。給藥時,應注意延長給藥間隔,切不可給藥次數過多、過頻。服藥后不久也發生嘔吐,不變加服原劑量的藥物。

3 根據小兒特點,選好給藥途徑
3.1 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成人大,皮膚角質層薄,局部用藥透皮呼吸快而多,故外用藥間不宜過長。
3.2 皮下或肌內注射可因周圍血循環不足而影響分布,一般新生兒不采用。
3.3 服用腸溶片或控釋后時不能壓碎,否則療效下降,造成刺激,引起惡心、嘔吐。
3.4 靜脈吸收快而藥效可靠,但一定要按規定的速度滴注,切不可過急過快,以免藥物滲出引起組織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