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香 劉云生
PLT計數是臨床診斷和治療各種原因PLT減少癥的重要指標,現各大醫院多采用血細胞分析儀對其計數,血細胞分析儀具有快速、方便、重復性好等優點,但在某些條件影響下,計數PLT會出現較大偏差,本文在翻閱有關文獻的基礎上,現將有關影響 PLT計數綜述如下:
1 導致PLT計數升高的因素
1.1 標本放置時間 PLT是體積較小的血細胞,易于黏附聚集和破壞,王新花等[1]認為標本放置時間越長,破壞越多;同時,紅細胞也不例外,血細胞分析儀計數PLT時,誤將紅細胞碎片以為是PLT而計入,造成測定結果假性增高,即時測定和1 h測定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建議取標本后一定要在30 min內測定。
1.2 樣品溶血不完全 文獻[2]報道溶血不完全不但影響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的準確性,而且影響下一例樣品的PLT計數,由于紅細胞碎片沖洗不徹底,造成PLT假性升高;殘留于測定杯壁的溶血素可將紅細胞破壞成2.0fl左右的碎屑,導致PLT計數結果偏高。
1.3 試劑質量 根據有關會議精神,強調使用與儀器相匹配的原裝或高質量的試劑,尤其是PLT的結果,直接反映試劑的質量,進口試劑價格過于昂貴,目前,國產試劑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如過濾不徹底、細菌污染等因素而使基礎值偏高,與儀器不匹配;試劑廠家應繼續努力,爭取生產出高質量的國產化試劑。
1.4 地線和電源 血細胞分析儀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地線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靜電脈沖信號而影響PLT計數;其主要表現在PLT直方圖的起點偏左,并形成許多小峰,這種情況一定要先排除地線和電源的因素,再尋找其他原因。
1.5 藥物影響有些藥物可以影響PLT的計數,患者輸用脂肪乳后影響PLT計數,認為脂肪乳劑中的脂肪乳顆粒直徑和患者PLT相近,導致輸入脂肪乳的患者PLT會假性增高,并建議患者輸用脂肪乳后如需檢測PLT最好在5~6 h以后,如出現PLT過高時應隨時和臨床聯系,最后經血片觀察方可報出結果。
2 導致PLT減少的因素
2.1 采血是否規范和順利 采血是否順利是造成PLT偏低的一個重要因素,靜脈經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腫及皮下出血時,因組織損傷后,組織凝血因子易于混入血液標本,從而產生肉眼看不見的小凝塊,是造成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結果偏低的常見原因,建議這種標本必須重新采血測定;吸取標本量不足也是造成PLT減少的一個原因,同時會造成白細胞和紅細胞的計數減少;另外,標本未經混勻即上機測定是造成PLT結果偏低的又一個容易忽視的因素,所以操作時一定要規范,充分混勻后再上機測定。
2.2 抗凝劑的影響 要獲得比較可靠的PLT結果,抗凝劑的影響也是一個很重要因素,試驗證實采用EDTA-K2與肝素抗凝對比有顯著性差異,肝素抗凝可使PLT計數明顯偏低,其原因可能是:EDTA可以使離體后的PLT離散,成為單個顆粒通過計數小孔,而肝素可使PLT表面結構發生改變,形成肝素和PLT復合體,引起PLT在較短時間內凝聚,使PLT計數時結果偏低,通過血片觀察也看到EDTA抗凝血片中的PLT呈單個散在分布,肝素抗凝的血片中PLT則大多數成聚集狀態。
2.3 藥物的影響 長期應用某些藥物如地高辛、雙氫克尿塞、甲基多巴、青霉素等,可引起PLT減少,這些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形成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PLT抗體;這種藥源性PLT減少常在停藥后15~20 d恢復正常。
2.4 輸血的影響 大量輸入血液制品時會引起PLT減少,這種情況導致的PLA減少一般在4~6 d后恢復正常;另外,某些患者在輸血后一周左右,突然發生全身性紫癜,PLT計數明顯減少,這是因為患者對外源性PLT抗原產生同種免疫,再次輸入相應的 PLT后產生PLT特異性抗原一抗體復合物,使輸入的PLT受到破壞,也使患者自身PLT破壞,結果計數明顯減低。
綜上所述,血球計數儀的引進和使用,促進了血液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只要注意影響PLT計數的有關因素,做到正確使用和分析,必要時進行涂片和直接計數,以確保計數結果的準確性,會更好的服務于臨床。
參 考 文 獻
[1] 王新花,高海英.末梢血標本放置時間對PLT測定結果的影響.臨床檢驗雜志,1997,15(5):278.
[2] 趙勇,耿素敏,侯振江.小紅細胞對血液分析儀測定PLT的影響.上海醫學檢驗雜志,1997,12(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