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5月7日文章,原題:就業難,中國開始培訓創業者 面對當前中國嚴峻的就業形勢,浙江省義烏工商學院副院長賈少華為此提出的應對之策是:不僅向他的學生傳授找工作的技巧,還教他們如何自主創業。
賈少華不是運用通常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們死記硬背,給他們腦子里塞滿各種各樣的事實和理論,而是教學生們如何開網上商店,學習經營和管理的技巧。他說:“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出在哪里?就像在教室里教人游泳一樣。學生們都能通過考試,但一旦他們看到水,就開始哆嗦起來了。一下水就會往下沉。”
實際上,早就出現了要求中國教育更多地與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掛鉤的呼聲。許多跨國公司抱怨,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沒能教給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美國商會4月份發布的一份文件稱:“中國的學校不重視實際應用能力。”中國美國商會一直在釋放這一信息。中國政府將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當作重中之重。政府發布一系列旨在幫助畢業生找工作或是創業的政策,并計劃提高職校學生的比例。
這種新型教育方法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教育部一名研究員表示,“中國亟須找到創造更多職位的新方法,開網上商店就是其中之一。因為這對于大學生創業而言相對比較容易。”一名叫潘文波(音)的學生認為,網上商店有前途。他在網上賣紙巾盒套、襯衫和襪子等用品。現在開始創業會讓父母放下心來,因為這意味著在繳納了3年學費后,他將不會失業。
但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這一點。義烏工商學院剛好地處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學生可以輕易獲得便宜的批發貨。其他地方的年輕創業家們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一些專家也在質疑,讓學生這么早就開始創業是否值當。賈少華也坦承,自己的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創業也并非解決就業問題最有效的手段。但他依然堅信,自己的做法還是給僵化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些新東西,至少對學生進行了更適合自身需要和匹配其能力的培訓。▲(作者約翰·薩伯樂,古意譯)
環球時報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