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馬來西亞特約記者 薛風明
每年稻田收割之后,馬來西亞都會舉行放風箏活動,來慶祝豐收,向稻神致敬。
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有個窮莊稼漢在田里遇到一個迷路的女孩,他把女孩領回家,悉心照顧,女孩越長越漂亮,他和鄉親們的收成也越來越好。誰知他老婆起了嫉妒之心,把女孩趕出了家門,從此,村子里莊稼的收成就越來越壞了。原來,那漂亮的姑娘就是稻神。有人告訴他,必須做一個漂亮的東西,放到空中向稻神表示懺悔。于是莊稼漢便做了風箏。隨著風箏的升空,人們的日子又富裕了起來。
馬來西亞風箏的制作相當講究。首先挑選面向東方生長的竹子,據說這能保證太陽神始終附在風箏上伴隨你度過一生。選好的竹子埋在泥里浸泡一個月后,劈成竹條。待做好風箏骨架并糊上一層薄紙、在兩翼裝上響弓之后,便開始精心裝點。圖案首先要講究對稱,馬來花卉和行云是他們最喜歡采用的圖案。在南部,制作風箏的工匠們則把馬來地方繪畫與爪哇的蠟染印花法結合起來,從而創造出了新穎獨特的圖案。
馬來西亞風箏的形狀有魚、鷹、貓、鸚鵡等,然而人們最喜歡的卻是月亮風箏。月亮風箏因形似月牙而得名。在正式的場合,馬來姑娘常常手執精心制作、圖形優美的月亮風箏迎接貴客。在許多馬來西亞人的家里,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主人把美麗的風箏作為一種裝飾品掛在墻上。馬來西亞經常組織大型國際風箏比賽。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干脆把風箏作為自己的標志。▲
環球時報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