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傅 淶 本報記者 謝戎彬
長期以來俄羅斯靠近北極的高緯度地區一直飽受電力不足的困擾,俄羅斯計劃開展的北極開發也同樣受限于能源供應。為徹底改變這一局面,俄羅斯決定開工建造世界首座海上漂移核電站,每座電站足以滿足20萬人規模城市的需求。
《圣彼得堡實業報》5月5日稱,波羅的海造船廠將于5月18日開工建造第一座漂移核電站,預計將花費99.82億盧布(約合3.0414億美元)。這座以俄羅斯著名科學家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命名的漂移核電站預計將于2011年投入使用。俄羅斯負責研制核電站反應堆裝置的公司經理兼總設計師維塔利·科斯京透露,這座漂移核電站將安置在北德文斯克附近,用于開采北極圈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據介紹,俄羅斯推出的漂移核電站由俄羅斯原子能公司、俄羅斯庫恰托夫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以及北方機械廠等著名的核工業和船舶工業研究機構聯合研制。它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型船舶,而是一種大型人工島嶼。漂移核電站主體結構是長144米、寬30米的巨型水面浮臺,上面安裝了兩座核反應堆、配套的發電和傳輸裝置,以及安全保障系統及電力和熱力配送系統。如此巨大的船體并不依靠自身動力移動,但可以在牽引船的拖曳下在近海任意航行。俄聯邦原子能署署長謝爾蓋·基里延科表示,漂移核電站的發電量非常驚人,相當于同等規模的地面普通核電站的15倍,能完全保障一座擁有10萬甚至是20萬人口的城市的電力需求。如果用于海水淡化處理,漂移核電站每天能完成24萬立方米的淡水處理,每年可幫助節約20萬噸煤炭和10萬噸燃油。除此之外,核電站除了發電還能生產熱能,設計發電能力70兆瓦,可產生300兆瓦熱能。俄專家說,漂移核電站的使用壽命不少于40-50年。
盡管這種漂移核電站建造費用比陸地上的核電站要高,但俄羅斯認為,這種代價是值得的。俄偏遠地區,特別是靠近北極的高寒地區特殊氣候條件嚴重制約了電力和能源供應。而這種漂移核電站對北極和遠東等嚴寒地區的惡劣氣候條件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它可以停靠在城市、鄉村和企業附近的任何水域沿岸,使用靈活便捷。某些地區一旦出現電力短缺,它可以從海上抵達缺電地區港口,將輸電線與陸地線路相連,然后啟動核反應堆承擔臨時供電任務。俄專家認為,除了高寒地區外,很多國家沿海地區工業高度發達,同樣存在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漂移核電站也能用于這些場合。事實上美國曾于上世紀70年代提出過類似設想,建造海上核電站沿著美國大西洋沿岸地區航行,隨時向沿岸城鎮供電。除了解決供電問題,漂移核電站也能大批量制取淡水。俄媒稱,非洲佛得角共和國為解決飲用水不足的問題,已于2007年6月與俄羅斯就建設漂移核電站相關事宜進行了磋商。
不過漂移核電站最讓人擔憂的是安全問題。一些國際環保專家和機構質疑漂移核電站的安全性,因為一旦發生意外,造成的海洋污染將比陸地核電站事故更難以控制。特別是國際反恐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浮動核電站的安全性就愈加引人關注。俄有關部門表示,漂移核電站將運用全球最先進的各種防護手段,工作人員進出時需要對指紋和瞳孔的虹膜進行識別,為防止有人潛到水底進行破壞,漂移核電站也裝備了保護裝置。北方機械制造廠將在浮動核電站安裝更加先進的安全防護系統,性能足以抵御包括地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另外反應堆也經過特別處理,就算有雅克-40這樣的飛機撞上漂移核電站,也不會發生核泄漏事故。▲
環球時報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