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力 徐曉華 周小軍 郭惠學
【摘要】 目的 探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癥狀的臨床特點及質子泵抑制劑(PPI)治療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69例GERD食管外癥狀患者的臨床表現及PPI的治療效果。結果 GERD食管外癥狀以心絞痛、慢性咽炎、慢性氣管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較為常見,臨床誤診率高,PPI治療效果較好。結論 對臨床上以食管外癥狀就診于各有關??苹颊呓浵鄳闹委煙o效或療效欠佳時,應考慮存在GERD的可能,應及時行胃鏡檢查和PPI治療。
【關鍵詞】 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癥狀;質子泵抑制劑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內容物反流引起不適癥狀和(或)并發癥的一種疾病,以燒心和反流為主要癥狀。診斷主要依靠癥狀、24 h食管pH監測以及胃鏡檢查等。部分GERD患者常常伴有食管外癥狀,而且這些癥狀對患者的影響超過食管本身癥狀,使得患者常常到呼吸科、耳鼻喉科就診,因得不到病因治療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最終經抗酸治療后取得明顯療效而診斷。現對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收治的以食管外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胃食管反流病69例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GERD患者69例。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齡16~72歲,平均32.3歲;病程2個月~3年。69例患者在消化科就診前均在其他科室就醫過,治療效果欠佳或反復發作,后都行胃鏡檢查及抑酸治療得以診斷。
1.2 臨床表現 69例患者中38例有程度不等的燒心和反流癥狀,18例患者為噯氣、惡心、吞咽困難、早飽和上腹痛等非特異性的上消化道癥狀;胃鏡檢查發現反流性食管炎12例,Barrett食管6例。食管外癥狀主要表現為反復咳嗽、哮喘;聲嘶、咽部不適、異物感、咽痛;胸悶、胸痛及失眠等。經相應??瞥醪皆\斷為慢性氣管支氣管炎13例,支氣管哮喘6例,陣發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1例;心絞痛24例,心功能不全1 例;慢性咽炎18例,慢性聲帶炎3例,神經官能癥2例,焦慮癥1例。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予以質子泵抑制劑(PPI)標準劑量,2次/d治療,療程8周。癥狀完全緩解32例,明顯好轉37例。食管外癥狀中以咽痛、胸痛、聲嘶改善最為明顯。
3 討論
GERD為消化科常見病。其發病與食管下括約肌松弛、食管廓清能力下降、食管黏膜抵抗力低下及胃排空延遲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其臨床表現分為食管癥狀和食管外癥狀兩個部分,一般認為亞洲患者的GERD癥狀較為多變,可無燒心和反酸等典型癥狀,而代之以其他上消化道癥狀或食管外癥狀為主訴,如非心源性胸痛是亞洲患者的GERD常見癥狀[1],中國人食管外癥狀以胸痛為主要表現[2]。目前,GERD 出現食管外癥狀的確切發生機制尚未闡明,其潛在機制包括胃食管反流的直接作用(吸入)和間接作用(神經介導)[3]。GERD的食管外癥狀表現多樣,無特異性;且大部分患者消化道癥狀較輕,以至于患者甚至非專科醫生忽略這些癥狀的存在。部分GERD患者表現為噯氣、惡心、吞咽困難、早飽和上腹痛等癥狀,而不伴明顯的燒心和反流。有的患者已行胃鏡檢查,但無返流性食管炎的表現,而為非糜爛性GERD,雖然24 h食管pH監測可以幫助診斷,但此檢查并非臨床普遍開展,因此增加了GERD診斷的復查性。本組患者診斷前均就診于耳鼻喉科、呼吸科及心內科等,得不到及時的診斷,相應的對癥治療效果欠佳而轉入消化科。
本研究結果提示,GERD的食管外癥狀以心絞痛、慢性咽炎、慢性氣管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較為常見。因食管與心臟的神經支配一致,當食管黏膜上皮受到胃酸等的刺激時,可引起心絞痛樣胸痛,此時由于患者更多警惕心臟疾患而首診于心內科,同時心內科醫師有可能對GERD性胸痛認識不足及先入為主,而按照心絞痛進行診斷和治療。本組有24例(34.8%)GERD患者表現為心絞痛,但心內科治療效果不佳,而抑酸治療能很快控制癥狀。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除后鼻滴涕、哮喘外,GERD居第3位[4]。哮喘及咳嗽的發生是由于過多的反流,尤其在夜間出現時,除刺激咽喉部黏膜外,并引起氣道吸入,引起呼吸道痙攣,即便反流物不進入氣道,也能反射性的引起氣道痙攣,阻力增加。本文研究結果表明,以呼吸系統癥狀為突出表現的GERD發病率并不少見,因此對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及哮喘患者,應考慮是否存在GERD,有條件的單位可行24 h食管內pH監測,但質子泵抑制劑診斷性治療更實用。
GERD的抑酸治療包括初始治療及維持治療兩個階段。初始治療階段PPI對GERD食管外癥狀中以咽痛、胸痛、聲嘶改善最為明顯。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及哮喘與GERD顯著相關,但他們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胃食管反流是加重因素,極少為單一因素[3]。因此,單純治愈GERD并不能完全治愈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及哮喘,但能緩解或部分緩解其癥狀。文獻報道[5]雙倍劑量PPI控制慢性咳嗽癥狀的療效優于每天一次標準劑量PPI,療程為4個月的臨床應答率較2個月更高。國內對GERD食管外癥狀抑酸治療的療程及維持治療的方案報道尚少,還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 Wong WM,Lam KF,Cheng C,et al.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non-cardiac chest pain in southern Chinese:prevalence,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707-712.
[2] Wong BC,Kinoshita Y.Systematic review on epidemiology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Asia.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4:398- 407.
[3] Vakil N,van Zanten SV,Kahrilas P,et al.Global Consensus Group.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glob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1900-1920.
[4] Irwin R,Curley F,French C.Chronic cough:the spectrum and frequency of causes,key components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and 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Am Rev Respir Dis,1990,141:640-647.
[5] Park W,Hicks D,Khandwala F,et al.Laryngeal reflux: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valuating optimal dose of proton-pump inhibitor therapy and pretherapy predictors of response.Laryngoscope,2005,115:123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