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志遠
【摘要】 目的 觀察生脈散合冠心Ⅱ號方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作用。方法 將12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在常規應用抗血小板聚集、利尿、強心、擴血管改善心室重塑等治療,治療組加用生脈散合冠心Ⅱ號方,觀察療效、心功能及左室結構的變化。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心功能及左室結構的改善優于對照組( P<0.05) 。結論 生脈散合冠心Ⅱ號方合用常規西藥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比單用西藥有更好療效。
【關鍵詞】 冠心?。恍牧λソ?;生脈散合冠心Ⅱ號方;中西醫結合治療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是大多數心臟病最終歸宿和主要死亡原因,而冠心病是導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見病因。筆者2004-2008年對本院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強心、利尿、擴血管、改善心室重塑等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藥生脈散合冠心Ⅱ號方治療,療效較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根據我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1],住院患者128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齡43~78歲,病程(3.30±1.25 )年;心功能Ⅳ級17例,Ⅲ級36例,Ⅱ級15例。對照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43~77歲,病程(3.41±1.20)年;心功能Ⅳ級13例,Ⅲ級33例,Ⅱ級1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心功能分級、并發癥等大致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基礎用藥完全相同,均給予抗血小板聚集、利尿、強心、擴血管改善心室重塑等治療,治療組在此治療基礎上再用中藥生脈散合冠心Ⅱ號方,基本方:人參10 g,麥冬10 g,五味子6 g,丹參30 g,郁金15 g,赤芍10 g,川芎10 g,降香3 g。水煎,1 劑/d,分2次服,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對照組單用西藥治療,治療前后分別進行心臟彩超檢查,并記錄相關指標進行對比觀察。
1.3 統計學方法 兩組間的療效分析采用Ridit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消失,心功能(NYHA分級) 改善≥2 級為顯效;心力衰竭癥狀減輕,心功能(NYHA分級) 改善≥1級為有效;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心功能改善不足1級或惡化為無效。
2.2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
2.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及左室結構比較見表2。
2.4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前后均進行心臟彩超檢查,心功能及左室結構指標(LVEF、LVEDd、LVESd、LADd) 均有明顯改善(P<0.01),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冠心病患者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和血栓形成,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纖維化,大量心肌細胞被破壞,導致心室重塑,心肌收縮力明顯減弱,心排血量降低,心室舒張末期容量增加,心室順應性減低,從而誘發心力衰竭。治療的目標不僅是改善癥狀、提高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改變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針對心肌重塑的機制,阻止心肌重塑的進展,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本病屬中醫學怔忡、驚悸、心悸、胸痹、喘證、水腫、痰飲等范疇,病變部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腎四臟,本虛標實是其病理變化的主要特征,以心陽氣虛為本,血瘀水停為標。治療以益氣活血、溫陽利水為治則,治標以調其營血、祛邪為務[2]。筆者觀察到在西藥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藥生脈散合冠心Ⅱ號方,治療組有效率89.7%,對照組有效率75%,心功能及左室結構指標(LVEF、LVEDd、LVESd、LADd) 有明顯改善(P<0.01),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取到良好治療效果。藥理研究發現,人參,丹參、,赤芍、川芎具有強心、擴張血管、增強正性肌力的作用[3]。方中人參大補元氣、養心健脾;麥冬、五味子味甘、微苦,入肺、心經,益陰以陰中求陽,益氣生津,斂陰止汗,又可防溫熱生燥之弊。藥理試驗研究證實,丹參具有擴血管、抗缺氧、強心利尿、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等功能。丹參、川芎活血化瘀通絡。諸藥合用使心氣補、心陽振、瘀血除、水濕消而心脈復,并有一定防止和延緩血管重構和心肌重塑作用[4]。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比單用西藥有更好的臨床療效,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 考 文 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0-175.
[2] 蔡光先,趙玉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42-150.
[3] 許濟群,方劑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97-99.
[4] 劉亦選,陳鏡合.中醫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