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施潔
一、Rubato的內涵、外延及其起源
自由節拍(Rubato)也被稱為彈性節拍。音樂理論領域內最具權威性的音樂辭典《新格羅夫音樂辭典》明確指出:自由節拍是指節奏或速度上的轉換與改變。它最初指旋律進行時,為與伴奏保持一致而對節奏或速度做相應調整或改變。之后,自由節拍的內涵與外延被拓寬,發展為音樂作品中富有彈性的節拍。該詞不僅是指音樂作品表演過程中的某一旋律片段的速度和節拍的變化,也指一部音樂作品中旋律的速度和節拍的轉換,作曲者以此表現音樂所蘊藏的,無法以刻板、單一的形式表現的豐富的情感內容。現代作曲者將自由節拍的這兩層意義運用于創作過程之中,為表演者提供了二度創作的空間。
二、Rubato在鋼琴音樂中的特征
Rubato被廣泛運用于鋼琴音樂之中。而在諸多的鋼琴音樂創作者中,最擅長于此的便是肖邦。在大量Rubato的有力支持下,其作品中所包含的難以言喻的復雜性,充滿戲劇性的色彩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Rubato在肖邦音樂作品的速度(或節奏)的變化中表現出張弛有度的特征,旋律中的漸快與漸慢保持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肖邦對Rubato的把握十分靈活。李斯特就曾在其生活日記就注明:肖邦經常將柱式樂譜上的柱式和弦演奏成琶音。肖邦本人將這一節奏特征總結為:這是左手的嚴格節拍、右手的自由節拍。有時在一個地方拖下的時值要在另一處填補上去。這一對Rubato的剖析成為肖邦未將演奏拘泥于某一固定模式的重要依據。
三、鋼琴音樂作品中的Rubato問題的對策研究
盡管Rubato賦予鋼琴音樂以譜面之外的無限魅力,但鋼琴音樂作品中的Rubato一直以來是演奏者的一道阻隔演奏者、聽眾與創作者之間的隱形屏障。它客觀存在,卻又讓人捉摸不定;它中規中矩地平鋪在五線譜上,卻又變幻莫測地跳躍于不同演奏者的手指之間。因此,探討鋼琴音樂作品中Rubato節奏問題的對策是人們長期以來所關注的焦點。筆者結合個人學習、演奏、教學等方面的經驗,提出了如下兩點對策:
1、提高個人的音樂素養是正確把握Rubato的根本基礎
著名的意大利鋼琴演奏家毛里奇奧·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在演奏肖邦作品時就曾提出,演奏家個人主義風格對鋼琴音樂的演繹具有重要意義,對肖邦音樂中的Rubato的從容自如的把握正是演奏者體現其個人風格與表現音樂作品內涵的最佳途徑。可見,作為鋼琴音樂的二度創作者——演奏者要把握好鋼琴音樂作品中Rubato,首先就必須正確理解和深刻領悟Rubato的內涵與外延,在其基礎上加入個人主義的風格來展現鋼琴音樂作品的內涵。這是鋼琴演奏者應對鋼琴音樂作品中Rubato的根本對策。
在鋼琴音樂三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之中,使用了Rubato的作品可謂數以萬計。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學術流派、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作曲者不同的創作風格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Rubato內涵、外延及其在音樂作品中的藝術性作用。如:華爾茲、馬祖卡、波羅乃茲等不同音樂體裁中的節奏中的拍子時值參照標準各異,因此,Rubato就具有各不相同的特點。演奏者只有全面地提高個人文化修養、音樂素質,并全面了解作曲家創作的歷史背景、文化特征、樂譜,比較研究不同流派、不同年代鋼琴名家的詮釋,才能真正感悟到自由靈動的Rubato在不同的鋼琴音樂中的作用,才能通過這些流動的音符構建出不同的畫面切割和轉換的獨特效果。
2、韻律節奏訓練是把握Rubato的必要途徑
音樂作為人類世界中的一種特殊語言,有著迷人的語言一樣的韻律感,語言伴隨其內容、語境的變化產生輕重緩急的效果。而Rubato這一相對自由的節奏正是人類在音樂中的情感自然抒發的重要形式。音樂作品中的“情感的速度”無法完全以某一固定的節拍數字來表示或以某一參數刻度來量化的。因此,韻律節奏訓練毋庸置疑地成為把握Rubato的必要途徑。但是,在節奏訓練過程中,節拍器從來就被諸多鋼琴工作者和演奏者當作一劑必備的良方。然而,鋼琴教師與演奏者在究竟該于何時何地來正確使用節拍器這一問題上并未達成共識。可以肯定的是,高頻率地使用節拍器必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Rubato的表現效果,演奏將如同機器一樣高度精密地運轉,缺失了其應有的情趣。筆者以為,在進行韻律節奏訓練的過程之中,受訓者應充分認識到語言韻律對Rubato訓練的重要價值,從其所熟悉的朗誦內容入手,從語言所包含的語言符號、語音、語法等基本因素著眼,讓受訓者充分發掘出語言進行過程中的彈性因素,以此來開啟其個人掌控Rubato的靈感大門。
(作者單位:衡陽師范學院音樂系)
責任編輯:文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