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出關懷文化建設,是高校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扎實構建和諧文明校園的題中之義。在推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突出關懷文化建設,應該是推動學生德教工作水平上新臺階,提高學生德教工作質量見新成效的重要突破。那么,何為大學校園的關懷文化,校園關懷文化的特點和要點如何,怎樣加強大學校園的關懷文化建設,提高學生德教工作的實效性,這些都是本文研究和探討的主旨。本文試圖從探尋校園關懷文化建設與學生德教工作的最佳結合入手,提出構建大學校園“一線三點四面”文化德教格局的實踐與理論問題,希望更加有效地推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大學校園 關懷文化建設 德教工作 格局
高校學生德教工作,是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中央16號文件精神,根據學生德教工作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尋求新思路、新方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達到生動性和實效性的統一,形成生動活潑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局面。這是大學生德教工作永恒的主題。當前,加強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特別是突出關懷文化建設,是推動學生德教工作水平上新臺階,提高學生德教工作質量見新成效的重要突破。這是高校面對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轉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大學生就業(yè)工作充滿挑戰(zhàn)、經濟困難學生急劇增多等因素折射到校園內致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呈現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的有效應對措施之一。
一、校園關懷文化與文化德教工作
大學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陣地,校園的硬、軟條件建設是提高其辦學水平的重要保障。校園文化既是大學軟硬條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社會先進文化,必須建設高層次的彰顯人文關懷特色的大學校園文化。大學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建設的一塊高地,其價值核心直接關系到“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在大學校園能否落實,直接關系到青年學生德教工作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可否完成。因此,要在大學的發(fā)展建設過程中,突出關懷文化在校園人文精神培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突出關懷文化建設在學生德教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樹立真正的大學精神和內涵。
(一)大學關懷文化是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大學校園獨特的亮麗色彩
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大學校園是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大學校園,“以人為本”理念在學生德教工作中體現的是“以生為本”和“以德為先”的要求。青年人希望在大學接受教育成長成才,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基礎,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礎。根據有關統計,全國現在校大學生總數超2300多萬,數量龐大,增長迅速。當中有20%-30%比例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他們需要國家、社會與學校的關懷和幫助。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當中有30%左右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問題,需要學校與家庭的幫助和調適。在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中存在信仰追求、人生規(guī)劃、職業(yè)指導等問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引和幫助等。大學校園給學生提供的思想、信仰、心理、生活、住宿、就業(yè)等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關懷文化建設的物質前提與工作基礎。可以說,關懷文化建設為學生政治思想的素質培養(yǎng)增添了公民情懷,為學生德教工作的質量保證增添了責任意識,也為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文化建設的對接交流貫通了信息橋梁。因此,關懷文化作為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大學的校園文化的獨特品質,是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推動學生德教工作上新臺階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二)建設彰顯人文關懷特色的文化德教工作的要點與特點
高層次的彰顯人文關懷特色的關懷文化建設作為高校深入開展德教工作的有效載體,體現創(chuàng)設人文氛圍、彰顯人文關懷、高揚人文精神、實施人本化教育管理的本質特點,更是高校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的辦學觀的核心內涵。建設彰顯人文關懷特色的文化德教工作,其要點是創(chuàng)建和諧文明校園,提升學生德育素質。也就是說,推進關懷文化建設,要與開展德教工作和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校園結合起來,促進大學校園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出新成果。由此可見,高校必須牢牢把握,沒有關懷文化的大學校園,突出不了和諧構建目標和文明內涵水平,沒有關懷文化的大學校園,提升不了學生德教工作質量和水平,實現不了高校科學發(fā)展的邏輯辯證關系。因而只有突出校園關懷文化建設,才能提高學生德教質量,實現和諧校園環(huán)境,展示高校文明成果,建設一流大學品牌。
二、突出關懷文化建設,構建大學校園“一線三點四層”文化德教的工作格局
(一)建設彰顯人文關懷特色的文化德教工作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改革開放特別是21世紀新時期以來,在開展學生德教工作過程中,大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經驗和豐碩的理論成果。推進校園關懷文化建設,提高學生德教工作質量,基本形成關懷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德教工作的良好校園環(huán)境,但是還存在急需解決的四方面主要問題:
1.沒有站在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校園的高度,建立或指定校園關懷文化建設工作的統一領導協調機構和具體落實部門。比如:在校級關心下一代委員會、校黨委組織部、校團委、校工會、校學生工作處、學院(系)黨總支、后勤機關等部門好像都有關懷文化的工作內容,但又不知由哪個機構統一協調和哪些具體部門負責落實,容易造成組織乏度,協調缺失,整合不力的缺陷。
2.對以“創(chuàng)設人文氛圍、彰顯人文關懷、高揚人文精神、實施人本化教育管理為本質特點”的文化德教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主題不突出,效果不明顯,作用達不到最大化。
3.在大學的招生、培養(yǎng)和就業(yè)系列學生工作中,沒有制定實施文化德教工作的目標、規(guī)劃和措施,以致該項建設得不到扎實落實和長遠推進。
4.部分大學沒有突出文化德教工作中關懷文化建設的品牌項目或特色活動,或者是在關懷文化主題創(chuàng)建過程中,沒有找到柔性文化德教來彌補偏硬剛性管理的最佳途徑。
(二)突出關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德教工作的主要內容與根本措施
在高校學生德教工作中,濃厚的關懷文化氛圍,優(yōu)良的環(huán)境文化設施,平等摯愛的互動師生關系,溫暖互助的宿舍居住文明等等,都是有效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必須完善之條件。校園關懷文化建設,融入大學精神的內核和靈魂,提升學生德教的水平質量。實踐證明,關懷文化與學生德教的最佳結合,應該是建設彰顯人文關懷特色的文化德教工作的主要內容與根本措施。把關懷文化的特點與德教工作的內容緊密結合聯系起來,豐富文化德教的內涵特征,圍繞“一條主線”拓展“四個層面”,共同譜寫關懷文化建設推進學生德教工作的精彩篇章。
1.把握關懷文化與學生德教的最佳結合,要在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層面上,體現綠色環(huán)保、凸現人性特色、提高關懷品位、突出育人功能。學生德教工作在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中需要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那么,在校園的綠化美化教化和建筑設計安排上,應該進行人本化的規(guī)劃實施。校園硬件環(huán)境、教學學習設備、圖書閱覽條件乃至居住飲食條件等等,都應體現人本化,彰顯人文關懷,這就是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中關懷因素與學生德教的最佳結合。比如:南方某財經高校招收了一名1.3米高的女生,為了她在學習、生活上不受影響,校方在上課座位、沖涼冼涮等方面,給予提供個性化的設施服務。從文化德教的角度看,學生在思想心理上感覺自我受到尊重和身心得到關懷,會產生對國家社會學校的感恩之情,自然立志積極進取、修身博學報國。最終,學生的德教質量也會得到有效提高。
2.把握關懷文化與學生德教的最佳結合,要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層面上,既要體現確保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制度文化要求,更要突出修身養(yǎng)性、人格健全的品質教化功能。制度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錘煉學生形成積極的思想信仰、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健全的情商人格。這與學生德教工作要求是相一致的。例如:一所大學,要制定形成自己學校的校訓校風,就得進行制度文化建設,包括校級規(guī)章的起草制定、具體學生德教工作的設計規(guī)劃與實施方案、學院(系)班級的院(系)規(guī)班約、學生公寓的具體規(guī)定以及校內公共場所的約成規(guī)范等等。在這樣的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突出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格健全起到正確的指引和積極的幫助,這也是文化德教的創(chuàng)設。把握制度文化中的人文關懷與學生德教的最佳結合,確保所有教育管理文件的制定符合中央交給高校的任務——“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具體要求,體現“以德為先”、“以生為本”的精神底蘊,這也是文化德教的明顯特征。
3.把握關懷文化與學生德教的最佳結合,要在校園行為文化建設層面上,注意抓好教師的關懷行為引領(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教授、名師的人文關懷情操引領)和學生的人文關懷教育。讓師生揣懷大愛、責任、奉獻、關懷這些充滿人文精神光彩的美好情感,根據彰顯人文關懷特色的文化德教工作的要點和特點,溶制度文化與行為文化于一體,知行合一,奏響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永恒的人文之歌、德教之歌、公平之歌、理想之歌。在行為文化德教的工作中,首先,要發(fā)揮大學最高領導者具體踐行人文關懷精神的引領作用。這是行為文化教育廣大學生、體現行為文化德教的關鍵所在。大學最高領導者的關懷情操會給廣大學生帶來積極影響,這種蘊涵崇高情操的行為文化是對學生德教工作起潛移默化作用的活教材。其次,是大學中層領導與教師骨干高揚人文關懷情操,并以實際行動身體力行、帶頭踐行。這一層面的教師干部隊伍是學生德教工作推動的骨干力量,其優(yōu)秀的人文關懷表現,必定有力地撼動和引領廣大學生。第三,是重點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面向學生、關心學生、指引學生的人文關懷表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尤其是專職學生政治輔導員隊伍的行為文化規(guī)范,培養(yǎng)他們以其堅定的政治立場、正確的社會良知、感人的人文光彩、踏實的工作作風、奉獻的工作精神,在落實日常管理服務育人的全過程,擔當行為文化德教工作的具體推動者和直接落實者,使學生在接受人文關懷的過程中,自覺樹立個人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培養(yǎng)勇擔責任的家國情懷,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由于行為文化德教工作的內涵寬廣、內容豐富,在行為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德教工作的最佳結合中,還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有計劃、有目標、有步驟、有措施,分層次、分對象、抓重點地按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德育教育的要求逐步鋪開落實,進行言傳身教,增強德育效果。第四,是發(fā)揮學生的黨建組織、團學組織、社團組織,學生的骨干力量、班級文化、寢室文化等方面的關懷文化引領作用,讓充滿溫暖情懷的關懷精神在廣大學生中開花結果:以實際行動扶貧助困、自尊自愛、互肋互愛、高揚理想、奉獻濟世。總的來說,行為文化的德教工作,只要做到行為示范引領和學生主動參與,才能彰顯人文關懷特色,達到德教質量的最佳化。
4.把握關懷文化與學生德教的最佳結合,還要在校園慈善文化建設層面上,以專題活動形式,推進“慈善文化永駐校園”的教育活動,建設彰顯人文關懷特色的文化德教工作。應該突出以下四個方面:
(1)在貧困學生的入學工作中不打折扣地嚴格執(zhí)行“綠色通道”政策,“絕對不讓一位家庭貧困的學生上不了大學”。對待貧困新生要允許其先報到注冊入學,然后再在校辦理有關助學貸款、伙食補助、扶貧濟困等關懷項目。對待老生中的貧困生通過獎、貸、減、免、補、勤等系列措施,使其專心完成學業(yè),順利成長成才。這是大學校園彰顯人文關懷和建設慈善文化的最低要求,也是以德治校的基本要求,必須在校園里大力宣傳和落實執(zhí)行,使學生在文化德教中受到深刻的感動、感激、感恩教育,從而提高其對黨、國家與社會的認同和熱愛,這比思想教育中說教式的理論灌輸更為有效可行,更為深入人心。
(2)在大學建立與實施學生的特重大疾病和家庭重大變故的救助制度。雖然大多數高校都有指導學生購買類型相符的人身醫(yī)療保險,以幫補應急之需。但在特重大疾病和重大家庭變故的救助上,還是缺乏具體的制度安排,突出不了慈善文化在校園關懷文化中的分量。對思想心靈上確需關懷關心的大學生,彰顯關懷特色的德教工作尤其要在其人生關鍵時刻,以實際的救助把握文化德教的良好時機,提高德教工作的質量效果。
(3)在大學的每學期至少進行一次關于慈善文化建設的大型專題教育活動。可以通過搞慈善主題晚會,讓學生在投入盡心盡力的捐物捐助過程中,參與感受慈善活動的點滴樂趣和絲絲愛心;也可以在校園開展道德踐行活動(如每周行一小善活動、每季行一大善活動等),讓學生時刻在蘊含大愛、責任、奉獻、關懷這些充滿人文精神光彩的美好情感里,投入關懷文化建設當中去;也可以讓青年學生在參與社區(qū)援助活動、校外青年志愿者服務和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廣闊空間里,踐行投身社會、行善厚德、關心民情、服務民生的慈善之舉,錘煉品質,完善人格,完善德育。
(4)在“慈善文化永駐校園”的建設活動中,要善于把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校園行為文化建設當中凸現出來的人文氛圍、人文關懷、人文精神、人本化管理等內容要求與慈善活動特點緊密結合聯系起來,讓人本、善良、良知、關愛、誠實成為慈善、關懷文化建設全過程和全方位的活動底色。“善”字當頭,慈愛為基,著力避免大學校園出現惡性事件和安全事故,著力避免大學校園過多地遭受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所帶來的消極頹廢影響,損害校風建設和德教工作的工作環(huán)境。
(三)在突出關懷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形成“一線三點四面”的文化德教工作格局
以提升學生德教質量水平為一條主線,把握關懷文化與學生德教的最佳結合,發(fā)揮關懷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要發(fā)揮校園廉潔文化建設和學生誠信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這是校園文化德教工作不可或缺的三個重點。良好的校園廉潔文化和學生誠信文化,與校園關懷文化一樣,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備條件,是學生德教工作的重要裁體。所以,要在把握“提高學生德教工作質量水平”這一主線的基礎上,把校園關懷文化建設,與校園廉潔文化創(chuàng)建和學生誠信文化建設三者緊密結合聯系起來,再將上述的“把握關懷文化與學生德教最佳結合”的四個“校園文化層面”緊密結合聯系起來,努力形成圍繞“一條主線”、加強“三點聯系”、突出“四個層面”,共同構建校園文化德教的工作格局。
綜上所述,突出關懷文化建設,把握校園關懷文化建設與學生德教工作內容的最佳結合,彰顯人文關懷特色,全力形成“一線三點四面”的文化德教工作格局,將有利于在尋找文化與德教的最佳結合中,把握學生在理想信念、人文精神、道德心理、責任奉獻、誠信良知和廉潔自律等重要方面的具體表現,軟硬結合,恩威并重,剛柔統一,全力育人,推動學生德教工作質量上新臺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新碩果。這是新時期高校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應該得到進一步的總結、完善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博.淺析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領導者的‘人文關懷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遼寧高職學報,2005,(4).
[2]殷小紅.建設和諧校園彰顯人文關懷.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3).
[3]杜文淵,張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初探.商場現代化,2005,(29).
[4]張星,馬秀英.大學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淺論.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6,(3).
[5]王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低效困境及出路探析.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6,(4).
[6]宋保忠,相艷.經典大學精神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2).
作者簡介:曾英杰(1971-),男,廣東金融學院學生工作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