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超
【摘要】 目的探討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本科收治的82例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本組82例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12例,發生率為14.63%,其中肺內感染6例,顱內感染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腎功能衰竭1例。結論 腦出血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加強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對提高治療效果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 腦出血;降低致殘率
腦實質內出血稱為腦出血,多見于老年人,以動脈特別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性出血最為常見,近年來,腦出血有年輕化趨勢,此病具有患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其臨床表現兇險、發病急、變化快,多數患者在急性期形成腦疝而致死亡[1]。因此,及時有效的進行搶救治療,將爭取到可逆轉病情的寶貴時間,對患者的預后起決定性作用。本研究就收治的腦出血患者82例進行探討,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腦出血住院患者82例,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齡38~78歲,平均(51.6±3.4)歲。
1.2 診斷方法 頭顱CT是目前診斷腦出血的首選診斷手段,可顯示血腫部位、大小、形態、出血量、有無破入腦室,并顯示腦水腫的嚴重程度,有無合并腦疝等。
1.3 臨床分型 ①小腦型出血;②腦室腦出血;③內囊外側型出血;④內囊內側型出血;⑤大腦皮質下白質型出血;⑥橋腦型出血。
1.4治療 腦出血的治療目的是搶救患者的生命和降低致殘率,急性期治療原則是:防止繼續出血,降低顱內壓,控制腦水腫,改善腦缺氧,維持生命機能和防治各種并發癥。
1.4.1 控制血壓,防止再出血 首先積極控制血壓,防止再出血,對高血壓患者持續監測生命體征,特別是血壓變化尤為重要,血壓過高者按醫囑給予降壓藥,使血壓控制在20~21.3/12~13.3 kPa,同時嚴格控制藥物濃度及速度,血壓下降不能過快,以免引起心臟供血不足,血壓維持在適宜水平,可給予烏拉地爾針靜脈點滴維持,既保證有效灌注壓,又防止血壓高引起出血。
1.4.2 降低顱內壓,控制腦水腫甘露醇與速尿交替使用,甘露醇15~30 min內滴完,一般采用物理降溫,可用頭部冰枕、冰帽降溫,亦可冰毯降溫,可降低頭部溫度,增加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有利于腦細胞恢復,同時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如:肺內感染、顱內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腎功能衰竭等。
1.4.5 出院指導及隨訪 勸患者戒煙酒,煙能加速動脈硬化的發展,長期大量飲酒也會促使動脈硬化,甚至促使血管破裂;防便秘,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番瀉葉通便;平時養成多飲水的習慣,特別是晚睡前、晨起時,飲1~2杯溫開水;對有突然肢體麻木、乏力或一時性失視、語言交流困難等,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并于出院后3~6個月進行家庭隨訪,指導其健康生活方式。
2 結果
本組82例患者經內科治療后,出現各種并發癥12例,發生率為14.63%,其中肺內感染6例,顱內感染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腎功能衰竭1例,其余患者均好轉出院。
3 討論
急性腦血管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病死率在我國占第一位。本組患者在降顱內壓時使用半常規劑量甘露醇脫水,甘露醇的過量應用,甘露醇為高滲脫水劑,正常情況下不能通過血腦屏障,但腦內血腫周圍的血腦屏障已破壞,此時甘露醇可進入血腫周圍的腦組織間隙,進入量越大,腦組織間隙的滲透壓越大,腦水腫越重。這種情況下甘露醇用量越大,血腫周圍腦組織水腫越重,且消退較慢。因此盡量減少甘露醇用量,顱內病變占位效應不嚴重時需少用或不用甘露醇,或與速尿等藥物配合使用[2]。降壓時采用卡托普利研末舌下含服及急性期48 h內補液中限納補鉀和生大黃粉去除胃腸道積滯,起動胃腸道功能等新的內科治療舉措,為降低死亡率,對出血量大于60 ml以上者,小腦出血壓迫第四腦室癥狀嚴重者,宜早期選擇手術治療為佳,對于絕大部分患者,平素對高血壓病無正規服藥史,故高血壓腦出血病重在預防。腦出血的預防大于治療,切實做好預防措施,早期功能鍛煉也是至關重要,越早進行越好,多動左手,可減輕大腦左半球負擔,又能鍛煉大腦右半球,醫學研究表明,腦出血最容易發生在血管比較脆弱的右腦半球,最好在早晚時分,用左手轉動兩個健身球;同時冬季是腦中風好發季節,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進行一些適宜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體操,以不感疲勞為宜,搖頭晃腦也可減少腦出血中風;因此,高血壓是腦出血的主要病因,采用CT檢查,早期診斷和合理的內科治療是降低腦出血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只有做好預防措施,盡早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龔濤,易俊.微創清除與保守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比較.中國全科醫學,2004,7:1256.
[2] 何俐,鄭洪波,孔雙艷.出血性腦卒中的診治進展.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