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蓉 唐四元 王井霞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護生情商的有效性。方法 將74名(大專64名,中專10名)護生隨機分為對照組與人文素質教育組各37名。對照組采用常規帶教法;人文素質教育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情感帶教方法。結果 兩組帶教效果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情感帶教組護生情商評分、出科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情感帶教方法可提高護生的情商;提高實習護生的適應能力與社會競爭能力。
【關鍵詞】 護生;臨床實習;人文素質教育;情商
作者單位:425100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蔣曉蓉);中南大學護理學院(唐四元);廣西醫科大學(王井霞)
情商(EQ)的培養是塑造美好心靈和陶冶高尚情操,實現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徑之一[1]。護生的臨床實習階段是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過渡時期,也是在學校的理論學習進一步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由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過程。我們每位教師肩負著園丁和向導的責任,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培養高智能結構、高EQ素質的護理人才是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重要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情商和品德修養有利于提高帶教的質量。而傳統的臨床帶教,只注重護生的技術操作而忽略EQ的培養,使大多數護生的EQ遠未達到客觀需求。鑒此,筆者從2002年開始,對臨床實習護生應用情感帶教,全面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并強化
EQ的培養,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臨床實習的74名護生(大專64名,中專10名),均為女性,年齡18~21歲、平均20.0歲,實習時間10周。隨機分為人文素質教育強化組和對照組各37名,兩組年齡、學歷、實習時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帶教內容及方法
兩組均按實習計劃進行指導,對照組應用傳統帶教方法,人文素質教育的情感帶教組采取如下方法帶教。
1.2.1 入科評估 每位護生由1名帶教老師全程負責。帶教老師首先對護生進行EQ評價,即通過EQ評價問卷、交談,觀察其處理實際問題的方式等,了解護生的情商,以百分制評分,>80分為優,60~80分為良,<60分為差。
1.2.2 制定學習計劃 根據情商評估結果,制定計劃,強化情商中的五方面能力的培養。①對護生進行情商培養,每次1 h,(每周1~2次),學習提高情商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技巧。②制訂帶教方法,如設立問題情境、角色扮演及組織競賽等活動以充分調動護生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互動。③加強帶教質量的監控。每天1 h時間師生共同回顧當天實習問題;周五下午組織小組討論,由教師提出問題,由1名護生提前準備中心發言。強化訓練、寓教于樂,形成形式多樣的導行氛圍,有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1.2.3 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應用的指導 帶教老師首先要為護生設置實踐內容,如新知識、新概念、新進展的講座或典型案例,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并應用實例分析,如靜脈輸液操作的兩個護生同樣穿刺失敗,為什么患者的反應不同 ?同樣為護生,不同的患者對其信任程度不同?對于違反院規的患者及陪護在病區吸煙等。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我們應該如何去做?那么這些均與學生儀表、態度、語言、溝通技巧等內涵有關,教會護生把所學的人文社會學科知識和環境熏陶內化為性格、氣質及綜合修養,使之成為相對內在的性格。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卡耐基有關人性弱點的60條,認識自已,克服弱點,才能更好適應新世紀教育發展的要求,緊密圍繞教育的四大支柱開展教育工作:要學生學會認知,既獲取理解的手段;學會做事,以便能夠對己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學會共同生活,以便與他人一道參加人的所有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進行合作。
1.2.4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識興趣 設置問題情境,讓護生親自“體驗”實踐成功的喜悅,失敗后的悲傷和自責,以激勵她們求知好學和大膽實踐的自信。帶教老師利用實際問題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學生心理上造成懸念,引發學生濃厚的認識興趣與求知欲。把學生當做主人,讓學生在民主平等自立的氛圍中養成敢于發言、敢于提問,積極啟動學生的內外機制,實現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外部客觀的東西自覺“內化”為自己內部主觀的東西,即行為規范的內化,包括知識內化、道德內化和智力內化三個方面:如有一患者靜脈輸入常規的能量液體突發過敏性休克,從發生原因、分析個體體質差異、處理經過、如何理性化解患者家屬的誤解,到患者轉危為安,家屬滿意而歸,護生親身體驗與感受這一過程后,對帶教老師提出的為什么會發生休克?搶救成功的原因?對家屬的誤解是否能理解?平息矛盾經驗等問題就能加深理解,真正認識到掌握知識和技能及提高心理素質的實踐意義;也可模擬真實現場(如心臟驟停胸外按壓急救處理),讓護生親自“操作”,并隨時增設特例問題,以訓練護生的應急心理,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1.2.5 通過角色扮演,獲得移情理解 不同角色的換位思考,可增強對他人的理解與同情,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對一些護生易于理解的實習內容,采取自學-角色扮演-討論式帶教法,將護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引向主動參與。如為了鼓勵護生評估護士角色與患者角色,掌握解決人際關系的技術,設立“當你給某位有抵抗醫生醫囑的慢性病患者且極度焦慮狀態下做常規護理時,患者情緒可能會發生什么反應和變化?你認為他們對此感覺會有何不同?你感覺如何?”大家通過學習、模擬感受、討論,對不同情緒的認識及問題的解決,從中獲得護士和患者特殊角色的情感體驗及心理需求與滿足的移情理解。
1.2.6 組織競賽活動,激發成就動機 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競賽題由護士長或帶教老師擬定,提前通知護生,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尋找資料,匯總整理,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答辯,然后由師生共同組成的評委會,評出名次。以此提高護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自我學習及與他人合作等能力,并在集體發言中提高了自信心及對自身價值的認識。
1.2.7 優化帶教人際環境,形成帶教內容的情感共鳴 良好的帶教情境下,人際交往與積極互動是產生教與學情感共鳴的重要條件,也是有效帶教的基礎。①師生關系。教師首先尊重和信任護生是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通過開展交談、解答問題及共同活動等方式,可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工作,縮小其差距;教師對學生關心和愛護,注重自身言行舉止的隱性教學,是影響、增進師生交往的前提。②護生關系。通過小組討論,分組操作等合作式的學習方法,形成護生間的互動及情感交流,形成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即擴大了學習成就感,滿足了歸屬與尊重的需要,也有助于養成集體榮譽感的意識。
1.2.8 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組會議 結合醫院文化、團隊人員特點組織各項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積極投入醫院文化建設,有效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各項活動,使實習單位-家庭-社會這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保持整體性,帶教老師可多次組織學生樹形象、學“典型” 開展征文活動、主題鮮明、緊扣院訓、院內理念。充分發揮其陶冶、激勵、感染、提示的功能。
1.3 評價方法 以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兩組實習護生的帶教效果。自行設計并請有關專家審定。其內容分4個部分:①一般情況;②EQ評價(5個方面的能力)共30項,90分;③護生自評(是否提高學習興趣及理解和記憶、溝通、觀察、自學、解決問題等能力)10項,30分;④患者評價(對學生滿意度)每項3分調查10例患者共30分。每項備選3個答案均予量化,滿分150分,分值越高,提示EQ教學效果越好。入科評估只填寫①、②部分;出科填寫全部內容。①、②、③部分由護生填寫,④部分由護士長向患者調查后填寫。
1.4 統計學方法 兩樣本均數比較所得數據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兩種帶教效果比較,情感帶教組護生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這表明人文素質強化教育法優于傳統帶教法。人文素質強化教育法可提高護生的情商;提高實習護生的適應能力與社會競爭能力。
3 討論
EQ是指了解自身感受、理智處事、人際關系、面對各種考驗保持平靜和樂觀心態的能力。隨著醫院改革的不斷深化,競爭日益激烈,面對危重病情、復雜多變的患者及復雜的人際關系,需要高EQ的護理工作者,能理智處事,快速、準確的決策、溝通、協調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醫護質量。
情感帶教是指在護理帶教中,把專業認知與職業情感融為一體的帶教方法。是關注人的情感層面,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實習護生的職業情感領域發生積極的變化,達到專業知識和情感同時發展的過程。為提高帶教效果,帶教老師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深入領會和靈活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在實踐中使自己的帶教水平及EQ逐漸提高;情感帶教中創設問題情境、角色扮演、組織競賽等方法,注重培養護生的職業心理素質,提高其挫折心理調適及預防能力,引導她們客觀地認識護理專業,幫助其正確評價自身價值。使護生不但學習了護理理論知識,還增強了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及處事能力。結果顯示,情感帶教組EQ明顯高于傳統帶教組的護生。
參考文獻
[1] 張玉愛.對急診科護士情商培養的探討.中國醫院,2004,8(5):53.
[2] 朱一芳,谷仲平.實習護生倫理教育中的情商運用. 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 (3):68.
[3] 周萍, 王建華.情商-醫德教育的新課題.中國醫學倫理學,1998(5):46.
[4] 林悅鳳,郭淑明.加強護生情商培養 提高護生素質.護理研究,2004,12.
[5] 回世勇.大學生情商教育不容忽視.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