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虹 韓全水 林小蘭 張愛英
【摘要】 目的 探討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在椎動脈型頸椎病(CSA)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應用TCD對100例CSA患者和100例對照組進行腦血流動力學進行檢測,再對TCD檢測正常的CSA患者和對照組進行TCD轉頸試驗,并將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CSA組TCD常規檢測血流異常率為63.0%,對照組為9.0%,兩組間血流異常率的差異統計學意義(χ2=63.3,P<0.01);經轉頸試驗后,CSA組血流異常率為91.9%,對照組為15.4%,兩組間血流異常率的差異統計學意義(χ2=65.7,P<0.01)。 結論 常規TCD檢測正常者不能排除臨床CSA的診斷,TCD轉頸試驗能夠為常規TCD檢測進一步提供血流動力學方面的重要依據。
【關鍵詞】 經顱多普勒超聲;頸椎病;轉頸試驗
Analysis on TCD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HEN Hong,HAN Quan-shui,LIN Xiao-lan,et al. The Second Hospital for Jinan University&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5180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es the TCD to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SA and 100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by TCD,the change of blood flow of cerebrovascular (such as the velocity of blood flow, the form of spectrum, the souffle of blood flow)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abnormal rate of blood was 63.0%in patients with CSA and 9.0%in control group(χ2=63.3,P<0.01).After neck rotation test, the abnormal rate of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CSA(91.9%)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15.4%) significantly(χ2=65.7,P<0.01).Conclusions Neck rotation test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diagnosis of CSA.
【Key words】 TCD; CSA; Neck rotation test
椎動脈型頸椎病(CSA),是頸椎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發病僅次于神經根型頸椎病[1],對人類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年來,如何找到一種經濟、簡便、無創、準確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作為診斷和判定療效的標準,成為本病研究的焦點。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是無創性檢測顱內血管功能的簡便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它能準確反應腦血流動力學變化。現將本院開展的TCD對CSA患者檢測結果總結如下,以探討TCD在CSA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源于2007年以來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CSA患者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齡38~72歲,平均55.8歲,病程6個月~13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體位性眩暈,甚或視物模糊、黑蒙、暈厥史,并經X線頸椎正、側位片、CT或MR證實有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椎管狹窄、椎間盤膨出、變性或椎間隙變窄等。同期在門診體檢人群中選擇在常規體檢中無頸椎病史、無體位性眩暈及無心腦血管疾患的對照組100例,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齡40~71歲,平均54.9歲,兩組觀察對象在年齡、性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儀器為德國生產EME公司生產的TC2020型TCD。
1.2.1 常規檢測 患者取頸部中立位,經枕窗中立位檢測基底動脈(BA)、兩側椎動脈(VA)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流性質及頻譜形態,監聽音頻指標,測量收縮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
1.2.2 轉頸試驗 常規檢測后,再對TCD檢測正常的CSA患者和正常對照組進行TCD轉頸試驗,囑患者左右轉頭及旋轉各5次后,再分別測試BA及左右轉頸45°時兩側VA的收縮峰值血流速度(Vp)及平均血流速度(Vm)。
1.3 診斷標準 參照焦明德[2]等著《實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學》。
2 結果
2.1 常規TCD檢測 在常規檢測中,100例CSA患者血流異常的有63例,異常率為63.0%,其中35例表現為單側血流速度增高或降低,28例表現為雙側血流速度增高或降低;100例對照組中,僅有9例表現為單側血流速度增高或降低,異常率為9.0%,兩組中血流速度異常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3,P<0.01)。
2.2 TCD轉頸試驗 對TCD常規檢測正常的37例CSA患者和91例對照組再次進行TCD轉頸試驗,兩組血流速度的異常率分別為91.9%和1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7,P<0.01=。
3 討論
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臨近組織,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如其病變刺激或壓迫椎動脈,以致出現椎動脈狹窄、扭曲及痙攣等改變,可造成椎動脈、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頸椎病臨床表現多樣復雜,可出現局部疼痛、神經根壓迫及脊髓壓迫癥狀,如需了解椎-基底動脈的受壓情況,需行椎動脈及腦血管造影檢查,但該檢查有創傷、技術設備要求高且風險較大,不易被患者接受也難以普及。TCD 對顱內血管的檢查可了解椎-基底動脈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對供血不足及微栓塞可提供較為確切的診斷依據,且具有無創傷、可重復操作、費用低廉等顯而易見的優點。
本文采用常規TCD檢測的100例CSA患者中,63.0%CSA患者血流異常表現為血流速度的增高、降低,既有表現為雙側血流速度的異常,也有表現為單側血流速度的異常,且CSA組中血流速度的異常率高于對照組(P<0.01)。椎動脈型頸椎病以血流速度減慢為最常見,常見原因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突出的椎間盤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動脈狹窄,而血流速度變慢;其次為血流速度異常增高,常見原因為局部骨質增生,造成周圍組織微環境改變,而刺激椎動脈造成血流速度增快;還可以表現為雙側血流速度不對稱,但較為少見,主要原因為雙側病變不對稱,或與對側椎動脈代償及基底動脈自身代償性調節有關。
觀察中發現,常規TCD檢測中臨床一些典型的CSA患者可表現為血流速度的正常,加做轉頸試驗方可發現血流速度的異常,本觀察CSA組常規檢測中即有37例椎一基底動脈血流速度無異常而再行轉頸試驗后,血流速度表現異常,血流速度異常率提高。這與常規TCD檢查采取中立位靜止狀態檢測有關,一般狀態下,一側椎動脈血流暫時降低時,另一側可代償性地充盈整個BA,轉頸時,椎動脈C1~2段旋轉性受壓,導致VA供血不足,而誘發眩暈。林洪全[4]對100例CSA患者與50例正常人進行TCD檢測亦發現患者常規體位檢測異常率為62%,轉頸位檢測異常率為96%,與本文結果相似。因此,常規檢測的陰性,并不能排除該患者的頭暈不是CSA病所致,加做轉頸試驗有助于診斷椎動脈的痙攣與狹窄。
TCD能夠直接對椎一基底動脈系統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因而是研究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一種有效手段,與常用的腦血流圖、彩超、X線片、椎動脈造影X線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比較,具有直觀、經濟、無創等優點,對于操作經驗豐富的研究者,其檢測結果與X線片、MRI等有高度一致性,通過轉頸位TCD檢測可大大提高CSA的陽性檢出率。
參考文獻
[1] 宋文靜,隋顯玉,聶偉志,等.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經顱多普勒研究進展.中國骨傷,2005,18(1):60-61.
[2] 焦明德.實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學.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5:116.
[3] 柴青.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椎動脈型頸椎病德價值(附256例分析).醫學影像學雜志,2005,15(2):170-171.
[4] 林虹全.椎動脈型頸椎病德經顱多普勒檢查診斷.廣西醫學,1998,20(5):778-780.